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常识》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3 18:29: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沁园春长沙》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看”和“怅”作为构筑词的上片的线索。“看”总领下面七句,刻画出一幅立体的、辽阔无垠的、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怅”字则写出山河越壮美,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从而越呼吁革命的到来。
B.词的下片重在写人。以“忆”和“恰”构筑下片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后句,极写豪迈之情,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
C.词的最后以描写加问句结尾,虽然没有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但也激励革命者要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大风大浪中,激流勇进,冲击反动派的恶浪。
D.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近代青年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课文中已经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个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列关于“词”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原名“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歌体式,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B.词就体制分,有小令和慢词两种,柳永是开始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C.就词的风格而言,有所谓婉约派、豪放派之分,其代表作家前者如柳永、秦观;后者如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
D.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声韵由词牌决定,词有两段者,称为“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选出下面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A.……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坏话攻击屈原。
B.……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数说屈原的短处。
C.……上官大夫编造谎话向顷襄王进谗,大肆攻击屈原。
D.……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攻讦诋毁屈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不消”表面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对下列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征着星火燎原——革命火炬。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象征着波澜起伏的革命潮流。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象征着饥寒交迫的奴隶终将挣脱枷锁,成为天下的主人。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革命的势力还很强大,中国何去何从,使人迷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解说有误,作者高瞻远瞩,对革命形势看得清楚,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迷惑”之说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诗歌常识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