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贤毕至(完毕,结束)
B.少长咸集(全,都)
C.茂林修竹(修整)
D.俯仰一世(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建炎间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间,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太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金兵七万在楚州城下,三千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大清河。再遇谋知之,曰:“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夜二鼓衔枚至敌营,各携火潜入,伏粮车间五十余所,闻哨声举火,敌惊扰奔窜,生擒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 克:严格限定(日期)
B.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寻:不久
C.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 次:驻扎
D.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 间:秘密地,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 ???????????????????俨骖騑于上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毕再遇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④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 埃莫睹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⑥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代名将毕再遇,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在战场上更是果敢骁勇,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B.在攻打泗州时,毕再遇巧用计谋,“声西击东”,收到奇效,先拿下泗州东城,西城则不战而克。
C.毕再遇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攻打徐州,如果死在灵壁南门,会被郭倪认为是不按预定线路行军,违背军令。
D.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毕再遇火烧敌人的粮车,断其给养,这一计策很像《三国演义》中曹操夜袭乌巢。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4分)
(2)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廉??耻
顾炎武①
⑴《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诚然,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⑵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②”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⑶吾观三代③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⑷顷读颜氏家训④,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②行己有耻:士者能知耻而有所不为。?③三代:指夏、商、周。?④顷:最近。《颜氏家训》: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名作。
小题1:选文主要论述了廉耻与(?????????)的关系。(2分)
小题2:第⑴段画线句的作用是??????????????。(2分)
小题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能将无羞耻心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B.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到羞耻。
C.齐朝某士夫的教子之法只为求得卿相高位,人格卑鄙。
D.颜之推等阉然媚世者于众昏之日独自清醒,故能无愧。
小题4:《劝学》在说理方法上与本文第⑶段画线处有明显相似处,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小题5:作者认为四维之中“耻尤为要”,你的看法呢?(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渥)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
己卯,颢集将吏于府庭,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曰:“军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则恐太速。”颢曰:“何谓速也?”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①也。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既罢,副都统朱瑾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因以兄事之。
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惊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人不记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杨隆演)。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辩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至是,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
【注】①教:教谕,指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府至大,四境多虞——虞:欺诈
B.分其地以臣于梁——臣:投降称臣
C.麾同列诣使宅贺——诣:到
D.颢知可求阴附温——阴:暗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严可求“智慧”和“勇敢”的一组是:(???? )
A.急书一纸置袖中/可求操笔无惧色
B.冲犯大敌,未尝畏慑/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
C.不若立幼主辅之/既至,可求跪读之
D.请为书辞府主/可求瞋目责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可求劝说张颢暂时不要篡位夺权,实则这是严可求的缓兵之计,以图长远打算。
B.在非常之时,严可求跪着宣读了太夫人史氏亲笔写的教谕,才平息了这场夺位之争。
C.严可求游说徐温不要出任外藩,这是为了制衡张颢,为以后诛杀张颢作准备。
D.严可求在和徐温共谋诛杀张颢时,他认为“非钟泰章不可”,可见他有知人之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蔡邕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召拜郎中,校书东观。熹平四年,邕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欲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①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即收付廷尉治罪。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①将命者:侍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人有烧桐以爨者?????????????????????????????爨:做饭
B.蔡君向来,至门而去????????????????????????向:刚才
C.署祭酒,甚见敬重???????????????????????见:通“现”
D.士大夫多矜救之?????????????????????????????????矜:同情
6.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蔡邕有“才学”的一项是(?)(3分)
①邕奏求正定《六经》文字???????????????②邕乃自书丹于碑
③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④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⑤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⑥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邕学问广博。他上奏朝廷,要校正《六经》上讹误的文字。朝廷批准后,他亲自书写《六经》并让工匠在太学门外镌刻成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B.蔡邕音乐才华过人。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之声,就知道是良木,制作成琴,果然音质美好;偷听弹琴,竟然听出琴音暗藏杀机。
C.董卓担任司空时,征调蔡邕入朝为官,蔡邕称病推辞。但在董卓严令下,蔡邕只好到朝廷担任祭酒。而董卓却很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是看重。
D.一次无意之中,蔡邕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对董卓被杀的不满之情流露出来,因而被王允所杀。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3分)
译文:?????????????????????????????????????????????????????????????????????
②其邻人有欲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3分)
译文:??????????????????????????????????????????????????????????????????
③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 (4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