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1-13 18:54: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敬传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 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馀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 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柰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高帝曰:“善。”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释】①挽:拉。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愿见上言便事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B.衣褐,衣褐见粗布衣服
C.此宜夸矜见所长炫耀
D.士卒罢于兵厌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高帝在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今乃妄言沮吾军
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C.①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②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D.①然恐陛下不能为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高帝正住在那里。他想去觐见高帝,于是虞将军建议他穿鲜艳的衣服去。他说就穿粗布衣服见高帝。
B.高帝派人出使匈奴,使者回来报告说匈奴装备很差,可以进攻,但刘敬认为,匈奴是在示弱,肯定在准备出奇兵袭击汉。
C.高帝认为刘敬是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大军作战。于是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
D.刘敬认为,汉朝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也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建议把公主嫁给匈奴,采用和亲政策来解决困境。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抱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指出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_
(2)众闻则非之:__________
(3)从而誉之: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其不义又甚人人园圃窃桃李。__________
(2)从而誉之,谓之义。__________
(3)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_
3.下面对文段的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人园圃,窃其桃李,尽管不义,然而众人纷纷指责,掌权者重重处罚,实有点小题大做。
B.文章把“亏人自利”视为不义行为,把矛头直指非正义战争,这一主旨是采用开篇点题的方法揭示的。
C.窃人桃李、鸡鸣狗盗、取人牛马、杀人越货这四种行为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与下文的侵人之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D.文章思想内涵极为深刻,反映了民众的呼声,艺术手法效果突出。正因如此,文章让人常读常新,屡受教益。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日:“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日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
②叶(xié):和洽,相合。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滋:更加。
B.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听:听从。
C.陛下新即位,天下属目耳属:专注。
D.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审:审问。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武元衡有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①元衡称疾去???②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
③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④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⑤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⑥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元衡中进士后,逐步升任为华原令,但京城附近地区的将领骄傲专横,武元衡因此称病离职。
B.武元衡处事周详完备,十分称职。历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一般的宰相。
C.节度使高崇文只重享乐,不善吏治。宪宗诏命武元衡治蜀,并亲自到安福门为他送行,而武元衡不辱使命,使得蜀地“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D.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他秉持正义,不违附于人,被皇帝赞为有德行的人,后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4、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忽必烈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五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mó计策,谋略)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元史·张文谦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B.期与卿等守此言。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皆自文谦发之。非常之谋难于卒发。
D.征求百出,民弗堪命。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所获生口悉纵之。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C.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D.时论益以是多之。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小题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文谦少时聪明,记忆力好,和刘秉忠是同学,曾跟从他研究方术算学;晚年和许衡交好,精通儒家义理之学。
B.世祖由于张文谦和其他人的劝谏,收回了屠城的想法,大理的百姓和高祥才得以存活下来。
C.张文谦宽仁爱民,在左丞离任之时还去劝说妒忌他的王文统在灾年要减缓赋税,到年成好时再正常征税。
D.张文谦为人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 (4分)
???????????????????????????????????????????????????????????????????????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
???????????????????????????????????????????????????????????????????????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是日风静,舟行颇  迟:犹疑。
B.已非它山可     拟:比。
C.合处如绳,不相乱  引:拉。
D.然特起,高百余尺  杰:高大。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