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 题。
|
???????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日:“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日“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 (选自《梁书·陶季直传》)
??????? [注] ①染衣:染服,僧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服阕???? 忧:担心
B.与季直素善???? 善:友好
C.领左卫司马???? 领:兼任
D.政尚清静???? 尚:崇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摆出的四匣子银子竟能首先考虑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静”,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静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袁二人伏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平素行政廉洁,死后家徒四壁,子孙都没有安葬他的钱,众人无不伤心落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居府中,论议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
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空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子甄逢常以父名不得在国史,欲诣京师自言。元和中,袁滋表济节行与权皋同科,宜载国史。有诏赠济秘书少监。而逢与元稹善,稹移书于史馆修撰韩愈曰:“济弃去禄山,及其反,有名号,又逼致之,执不起,卒不污其名。夫辨所从于居易之时,坚其操于利仁之世,而犹选懦者之所不为,盖怫人之心难,而害己之避深也。至天下大乱,死忠者不必显,从乱者不必诛,而眷眷本朝,甘心白刃,难矣哉!若甄生,弁冕不加其身,禄食不进其口,直布衣一男子耳。及乱,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不以不必显而废忠,不以不必诛而从乱。在古与今,盖百一焉。”愈答曰:“逢能行身,幸于方州大臣,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赫然惊人,逢与其父俱当得书矣。”由是父子俱显名。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告以诚诚:实际情况
B.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薄:官职低
C.直布衣一男子耳直:一直
D.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分:料知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甄济“节行”的一组是(?)(3分)
①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②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③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④济弃去禄山,及其反,有名号,又逼致之,执不起,卒不污其名。⑤而眷眷本朝,甘心白刃,难矣哉!⑥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赫然惊人,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访使苗晋卿上表推荐他,诸府五次征召他,朝廷的诏书来了十次,他坚持隐居不出。这表现了他“仁”的节行。
B.甄济巧设计,暗中准备羊血放在身边,到了夜里,做出吐血的样子,假装不能支持,被抬回旧日的草房中。
C.适逢广平王平定东都,所以甄济并没有受到安庆绪的陷害。他到广平王军门进见而泪流不止,广平王被他感动。肃宗诏令他住在三司官府中,让那些做了贼军伪官的人围着他下拜,以使他们内心感到羞愧。
D.元稹认为,辨别人生追求在平常之时,坚守正直的节操要在利和仁互相冲突的时代,而依然选择懦弱之人所不会采取的行为。这是因为违背别人的意愿虽然困难,而逃避自己灾难的念头更深。
3、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凡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①,过于三世矣。(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小题1: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
小题2: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如何正确看待两个人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
5、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
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文心雕龙》)
小题2:《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位学者?(2分)
?????????????????????????▲???▲?????????????????????????
小题3: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创作观?(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