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虽然,每至于族——族庖月更刀
C.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D.乃中《经首》之会——莫不中音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超逸的兴致)
?B.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C.天高地迥(广阔)
D.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穷且益坚/若属皆且为所虏
B.兰亭已矣,梓泽丘虚/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奉宣室以何年/处涸辙以犹欢
D.酌贪泉而觉爽/怀帝阍而不见
3.下列各句中与“怀帝阍而不见”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B.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C.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D.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将所见所闻,集于笔端。
B.“?遥襟甫畅……”此段描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D.文中有着对人生无常、命运坎坷的无限感慨,抒发自己虽怀才不遇却自我砥砺、乐观开朗、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5.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提示:已经给出标点处不用断)(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苏轼《后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苏轼《后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托:寄托
B.足相蹑于其门——蹑:践踏
C.与可以书遗余曰——遗:遗留
D.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与可之教予如此
B.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乃见其所欲画者
C. 叶叶而累之——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D. 而临事忽焉丧之——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画竹前必先有一个缜密的构思过程,应酝酿、孕育好竹子的整体形象,力求意在笔先。
B.有些人明白了画画的道理但还是画不好画,其原因之一就是不能认真学习,努力实践。
C.文与可把求画之人的“缣素”当作“袜材”,可见其品性高雅,讨厌世俗求画的麻烦。
D.作者与文与可在书信来往中彼此讥刺,互相攻讦,可见两人内心存有隔阂,互不服气。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昌言少有大志,赵逢、高锡、寇准皆称许之。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又睹其父名,谓左右曰:“是尝为东畿宰,朕之生辰,必献诗百韵为寿,善训其子,亦可嘉也。”擢置甲科,为将作监丞。拜右拾遗。后鲁国公曹彬、幽州道行营马步军水陆副都部署崔彦进等失律于歧沟,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优诏褒答,召拜御史中丞。太宗宴金明池,特招预焉。宪官从宴,自昌言始也。
河朔用兵,枢密副使张宏循墨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太宗即以昌言为左谏议大夫,代宏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后昌言以书佣翟颍事,坐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初,太宗厚遇昌言,垂欲相之。赵普以勋旧复入,恶昌言刚戾,乃相吕蒙正。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逾年,召拜右谏议大夫。或议弛茶盐禁,以省转漕。命昌言为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昌言极言非便,太宗不纳,趣昌言往。昌言固执如初。即以户部副使雷有终代之,卒以无利而罢。
昌言复知天雄军,赐钱二百万。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乃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
真宗即位。咸平三年,与吕蒙正、寇准同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景德初,真宗幸澶渊,以盟津居要,增屯兵,命知河阳。境内有小盗,昌言榜谕:“能告贼者给赏,牙吏即迁职。”枢密使王继英以为小盗不当擅为赏格,乃诏昌言易其榜,有劳者俟朝旨。
昌言喜推奖后进。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亦昌言所荐也。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注:①刍茭:牲口吃的草。②廥:储存饲牲畜干草的房屋。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议弛茶盐禁弛:解除。
B.真宗幸澶渊幸:特指皇帝到某处。
C.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秩:次序。
D.时论以此少之少:轻视。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赵昌言“当官无所顾避”的一组是
①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
②枢密副使张宏循墨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
③昌言固执如初
④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
⑤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
⑥能告贼者给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昌言年少时就有大志,曾受到寇准等人的称赞;又有文采,在廷试时太宗看到他的文辞出众、论辩有力,很赏识他,把他的名次提升到甲科,准备大用。
B.当初,太宗待昌言很优厚,将要让他作丞相,但是凭过去功劳再入朝的赵普讨厌昌言强硬不讲情理,最后还是让吕蒙正当了丞相,并想借翟颍事除掉昌言。
C.昌言为官有魄力,处理事情坚决果断。澶州河堤决口,城池将要不保,他怒斥那些役卒,让他们为老百姓考虑,要对得起朝廷俸禄,并要严惩不听命令者。
D.无论太宗还是真宗,都待昌言不薄,从未贬斥过他;昌言也竭忠尽智,报效朝廷,甚至曾因朝廷决策不当而坚持己见,拒不服从皇帝的命令。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言:“北人不知水利,一年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与民尽矣。今欲使旱不为灾,涝不为害,惟有兴水利一法。”因条上三因十四议:曰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曰议浚川,议疏渠,议引流,议设坝,议建闸,议设陂,议相地,议筑塘,议招徠,议择人,议择将,议兵屯,议力田设科,议富民拜爵。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jù凑集)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发:揭发
B.忠贤诇知诇:侦查
C.长兄光霁坐累死坐:定罪
D.疏趣之趣 :催促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左光斗慷慨忠义的一组是(3分)
①捕治吏部豪恶吏???②北人不知水利???③今日安敢私受???
④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⑤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⑥赠光斗右都御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做御史时,曾经一举缴获恶吏私刻伪印七十多枚,拘捕伪官一百多人,京城上下震惊。
B.左光斗向朝廷呈交了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提出"三因""十四议"
C.许显纯诬蔑左光斗等人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诸人都无辜而服罪。
D.左光斗一生忠义,为国家殚精竭虑,死后被追授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并且儿子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4分)
(2)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