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3 19:49: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①,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相秦。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②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③于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④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⑤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季君之乱: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芒卯:魏将。④三晋:指赵、韩、魏三国。⑤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冉白起举:举荐
B.今破齐以赵肥:壮大
C.以广其陶邑广:扩大
D.封邑。就:靠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穰侯魏冉功劳的一组是(??)
①破芒卯于华阳下??????????????②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
③穰侯不行,引兵而归??????????④越三晋以攻齐
⑤秦东益地,弱诸侯????????????⑥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即位之后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了咸阳,平定了季君的叛乱,全部诛灭了那些图谋不轨的昭王的兄弟们,因此,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B.因为昭王年少,宣太后亲自治理国家,并且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魏冉举荐了白起,白起立下了一些显赫的战功。
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但却被魏国人范雎趁机诋毁,穰侯的丞相职位被免。
D.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他的垮台具有必然性,太史公立传既着眼于他的功绩,又有意揭示其“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的原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2)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就:到
小题1:③写了穰侯听苏代之言退兵回来;④是范雎的谗言,攻齐是穰侯的想法,并非事实;⑥句说的是穰侯的显贵,富可敌国。
小题1:“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欲伐齐取刚、寿”,“欲”,想要,并非事实。
小题1:(1)译出大意给2分;“明”“习”“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溢”“开说”“折”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立武王的弟弟为国君,就是昭王。武王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力量并拥立了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昭王七年,魏冉做了丞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荐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他们,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请求免去丞相的职务,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第二年,寿烛被免职,再次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这时,穰侯富有的程度,超过了王室。
秦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邑、蔡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接着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给赵国增援了兵力,让它去攻打齐国。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一封信,说:“我听来往的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韩、赵、魏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现在要打败齐国来壮大赵国,这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因此我才说秦王英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事务,肯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的。”于是穰侯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想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魏国人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讽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昭王于是任用了范睢。范睢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时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穰侯后来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等到他尊贵到极点、富足超过限度的时候,由于一个普通的人跟秦昭王陈说利害,便身受挫折,权势被削夺,以致于因忧愤而死,何况那些客居在秦国的大臣呢!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a.游三辅?(??????????? )b.虽才高世(??????????? )c.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
②a.入京师,观太学(??????????? )b.作《二京赋》,以讽谏(??????????? )c.伺者此觉知(??????????? )
③a.公车特拜郎中(???????????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
④a.思傅会,十年乃成(??????????? )b.以铜铸成(??????????? )


参考答案:①a.于,介词,表处所,在b.于,介词,表比较c.于,介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小题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②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孟子的“自暴自弃”。


参考答案:
小题:①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说:“自己糟蹋自己d 人,和他投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出言便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各句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奋:发展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言:言语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军队
D.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小题2: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B.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C.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小题3: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自开国以来至于始皇而有六代。
B.随着秦始皇的统一,标志着秦由攻势转为守势。因此,这段主要是说秦的守策。
C.秦初对外依然表现为进攻的态势,南服百越,北却匈奴。
D.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5分)
(2)?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堰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过:经过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胜:优美的
C.寇乱殄息,区内无事息:止息
D.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捐:弃
小题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正面描写狼山美景的一组是(???)
①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
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
③山川控引,界绝华戎
④作《咏怀诗》以见志
⑤荫茂树而撷涧芳
⑥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开始便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便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是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是为远景。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D.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3分)
译文:?????????????????????????????????????????????????????????????????????????
???????????????????????????????????????????????????????????????????????????????
(2)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4分)
译文:?????????????????????????????????????????????????????????????????????????
?????????????????????????????????????????????????????????????????????????????
(3)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3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过,拜访。
小题2:④句是写阮籍,⑥句是抒情的句子。
小题3:不是建功立业而是隐居处世。
小题4:略
译文: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在通州掌管专卖税收事务,我去拜访他。十六日,与他到州南的狼山游玩。
山上多古松,桂树、桧树、柏树好几百株,傍着山 势建筑成寺庙,寺庙在树间错落分布。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山巅,万种景象尽收眼底。延伸下去就是萃景楼和准提、福慧等寺庵,也都极为幽深。所到的僧舍,房廊曲折,左右苍翠环绕,与世俗尘世隔绝。侧身回望,江海滔天,几乎就在窗户之下。江那岸,昭文、常熟各山,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际。时令正值中秋,海潮怒涨,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我与莼斋看到这些非常兴奋。
狼山是淮安、扬州以东最为雄险、特别美丽的地方。长江水从岷蜀经吴楚行程万里,到这里江水宽阔无边,与海汇合。江水控制着山川,分开中国与外国,造物者设下这样一个险要的地方,王公贵族认为这非常牢固,古今豪杰之士都重视这里的海防。
过去阮籍遭遇晋国的祸乱,写作《咏怀》诗来表白志向,登上广武山,慨叹时代没有英雄。现在我与莼斋幸运地处在这个时代,太平天国之乱早已平息,国内没有战事,境内没有外国人,同外国也缔结了坚明的条约,中外都庆贺安乐太平,要作深忧远虑,又怎么办呢?
我现在又更加地年老愚钝,被时代抛弃,只想处身世外,抛开许多烦事,在这座山上徜徉。在树的浓荫下采摘山沟的野花;在山上眺望大海,慷慨凭吊古代的兴亡之事;左手拿着书册,右手拿着酒杯,浅唱低吟、或躺或卧,来了却一生。人世间的是与非、太平与混乱,天地间四季的变迁,都如同随风飘落的万千树叶一般细小,对于隐居的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来就书写,作了这篇游记。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