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遡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因:就、随之。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侈:奢侈。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赡:足。
2.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语气助词。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张网以伺,犹言陷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黑白相间。
D.则盍反其本矣!/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
3.加粗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盖亦反其本矣!/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4.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三段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正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并教育百姓。
D.选文第三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5、翻译下列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令将军与臣有邵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与课文没有出入的一项是(?)
A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
B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C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言不及意,好行小惠,难矣哉!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妻子环而泣之
B.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C.无几何也
D.伟哉造化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30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 “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 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 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 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 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 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 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 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A.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危:高处
| B.家贫躬耕躬:亲自
|
C.人有所遗遗:馈赠
| D.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除:授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3分)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A.①②⑥
| B.②③⑥
| C.②③⑤
|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他的教学。
|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让他进行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3分) (2)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