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③。 【注】①本词是纳兰性德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用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深意无限,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形象。先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4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无晴。
小题1:(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
小题2:为了使思想更精深,情感更精美,许多诗人呕心沥血,苦心经营。有的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你从所学的诗词中任意挑出一个精心锤炼的字词,说说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
(1)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词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词中找出有关语句,通过相关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小题2:
试题分析:
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分)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小题2:清人沈德潜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请结合本联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有误,王维在唐,袁安在汉,是借袁安说诗题中 “胡居士” 的特点,表达出对胡居士深切的关怀。这就应了诗题“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试题分析:
小题2:题干中沈德潜的话即是要证明的论点,而论据就是“隔牖风惊竹”这五个字。首先要分析这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为何意(这是侧面描写,以“风惊竹”写雪之大),然后说这样写有何好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绍兴乙
卯登临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高宗朝,叶梦得任建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的渡淮入侵。本篇是他晚年退居吴兴后的作品,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年。
(1)请指出“万里横烟浪”中“横”字的作用。(2分)
?????????????????????????▲???▲?????????????????????????
(2)试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由此句可以联想到曹操《龟虽寿》中的哪两个句子?(4分)
?????????????????????????▲???▲?????????????????????????
(3)“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情感。(4分)????
?????????????????????????▲???▲?????????????????????????
参考答案:K](1)(2分)用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请简析“长安一片月”一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2分)
(2)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全诗以长安月写景起兴,铺垫烘托思妇眷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本题解析:
(1)分析诗歌开头的景色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否是本诗主要吟诵的对象;二、是否为下面的抒情点染了某种氛围,某种意境;三、是否由景色描写而起兴,引起所思,所想。
“月”在古典文化中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象征着团圆和思念,也象征着永恒和美好。从诗歌内容看,显然,月引起了思妇的悠悠情思:她听到了捣衣声,思绪飞到了边关,她内心默默期盼着战争的结束,也热切的期待心上人的回转。所以,月是起兴;同时,月色如水,心凉亦如水,月色满满,心事亦满满。月色衬托了思妇的深情款款。
(2)回答对比阅读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