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3 19:55: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游湖????????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6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蘸”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炼字,(1)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多用拟人的手法?(2)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3)关注
生动形象的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4)拟声
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
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桃花开的美艳,人的心情如何呢。最后再结合诗句具体答出作
者的喜悦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 。鉴赏理趣就是解读出诗中所花蕴含的道理。但这道理蕴含在对春景的描绘中,生动有趣。如: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双飞燕子几时回”,一句问候,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一个“蘸”字,将桃花鲜艳水灵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使人联想到水中桃花的倒影,和岸上的花枝连成一片,仿佛蘸水而开。后两句从过桥与乘舟两路写游湖之兴。雨后水涨,淹没小桥,只好舍桥登船,柳阴中撑出一叶小舟,使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秀丽幽淡,虚实相生,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柳阴中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少年游·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从上阙看,“啼鸟两三声”一句运用_________的手法,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很好地表现了词题中的“早行”。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闹衬静(如答“以动衬静”、“反衬”也可) 清幽静谧(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
长安秋望??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1],空戴南冠学楚囚。[2]
[注1]“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注2]“南冠”? “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用”凄清”二字,表面上是写秋意的清冷,实际上则是借此衬托诗人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B.“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写动景,“人倚楼”写静态。视听结合,动静有致,颇具匠心。
C.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构成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D.“紫艳”二字写出了菊花美丽的色泽,“静”写出菊花娴雅的仪态,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A:“伴随着丰富的联想”“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错。这句是以汉代唐,实写眼前景物,不是对历史的怀想。
小题2:D:“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错。这句写景,无身世之慨,更表现不出“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
点评: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角度有以下几种: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鉴赏(8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炼字典范,请对这两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主要运用通感(比喻)修辞,以视觉写听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曾国藩家书》《苏菲的世界》,回答问题(两题任选一题)(4分)
小题1: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主人公苏菲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向苏菲介绍了对欧洲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柏拉图。请你据信介绍柏拉图的主要思想。(不少于60字)
小题2:《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有一封名为《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的信,信中附有一份自学的课程表,谈了自己十三个方面的做法。请你列出课程表中至少三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小题1:柏拉图认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


本题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苏菲的世界》讲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苏菲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应通过阅读对柏拉图及西方的基本哲学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点评:做好此题要注意语言表达概括性强。内容把握准确。
小题2:试题分析:曾国藩以一介儒生而出将入相,纵横叱咤,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氏的人生智慧是留给后人的一笔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曾国藩家书》中,名为《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的信中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辨识字形》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