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①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本谓驾战车入敌营挑战时,下车整理马脖子上的皮带,以示御术高超,从容有余。后泛指从容驾驭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也比喻从容显示才华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②,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指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注】:①矱(yuē),尺度,法度。②绳武:绳,继承;武,足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矜己而自足矜:夸耀
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尤:埋怨
C.平生苦志励行苦:为……所苦
D.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谓之楚而北行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乃才可为而不为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吾家以诗书发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小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冀望儿子能放低姿态,继承自己的志愿,以科举及第和高尚道德来光大家族。
B.文章既表达了对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因而科场失利的严厉批评,又表达了希望儿子吸取教训绝不自弃的殷殷之情。
C.这篇文章叙述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可惜儿子并不理解父亲,反而因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
D.文章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对儿子的信心,相信他自幼聪颖,如果能够重新开始,必能成大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3分)
???????????????????????????????????????????????????????????????????????????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3分)
????????????????????????????????????????????????????????????????????????????
(3)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苦:磨练,其实根据后面的“励行”——砥砺情操,也可以推断,前一个相对等位置应该是动词。
点评:本题既可以用代入法,也可以使用同为对等的方法,根据词性判断。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前一个是“到”的意思,后一个是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前一个是“竟然”的意思,后一个是“才”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是“凭借”的意思,后一个表结果。D项中两个个均是“大概”的意思。
点评:“其”用在句子开端,一般读用作表示推测语气,表示,大概,也许,部分也用作商量口气,解释为“还是”,如,“吾其还也”。学生应该根据句子语境加以揣测。难度较大。
小题3:
试题分析:D选项中的自小就自狂自大,要注意理解“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点评:本题整体看难度不大,因为所设错项与原文出入较大,所以容易选出。
小题4:
①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
②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
③如果是才质驽钝,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作为,这又能怪谁呢?
试题分析:①句重点:惩:谨慎,警戒,就:靠近,矩矱:法度(很难);②意:料到,辕下驹:不识大体,没有器局的人;③假:如果,分:本来,乃:你的,宾语前置要注意
点评:本题三句话难度极大,每题中都有一个难点,学生不好理解,没办法推测,所以得分不会很高。
【译文参考】
你小时侯就聪慧异常,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就是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端正脸色祝贺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出名)的。”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喜欢夸耀自己而自我满足,一下子因邯郸学步而失去了自己的本事,最终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而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不得已勉强答应了他们,结果你遭受挫败。你的学问本来就不精湛,对他人你又埋怨些什么呢?可是我私下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他丰厚地蓄积然后竭力爆发吧。”又想到你会牢记再次失败的耻辱,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本来就没有小时候聪慧了得,长大后却懵懵懂懂的人啊;是你不够努力吗?我本来就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竟然才学造诣平常,这样说来一定是你好高骛远,而被涉猎太广弄得才力疲倦,这就是要到楚国却向北而行啊!想用这个来图谋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那只有才华超卓的人才能做到,然而自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我早年年纪小小地就登科,冒险窃取了巨大的名声,便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自以为了得而异于常人,小小的一场科举及第,轻松就能得到。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而尽情在古人的典籍中驰骋翱翔。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了。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揣测估摸自己的能力,再回到以前放弃的学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写作思考,用尽自己的精神和力量,侥幸学业上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是没有能够在文坛上、艺苑中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还没有超过我,可是你却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生苦其心志,努力实践,要留给你们后人的原则,自认为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就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让你们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呢?我确实深深爱你,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没见过世面、气量不大的人!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不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了,但是你也要深入地思考,不要甘心自暴自弃。如果你是才质驽钝,那是天命无法勉强。可是你有能力可以去做好却不去做好,那么这又应该责备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也太糊涂了!譬如说写字这一点,我唠唠叨叨谆谆教导你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区区小事,难道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的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7处)(4分)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代刘开《问说》)
参考答案: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本题解答时注意“学有未达”、“理有未安”、“如是”、等字词在句中所指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1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91EXAM.org??(????)(3分)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臣以险衅险衅:坎坷、祸患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密奉事以孝谨闻以勇气闻于诸侯
B.有暇则讲学忘疲 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C.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小题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12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翻译:????????????????????????????????????????????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翻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矜悯:怜悯。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项“以”译为“凭借”,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C项“但”是“只是”意;D.项“而”译为“因而”。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D实现“宿愿”不当。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 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③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②慊:满意,满足。③姚安公:作者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预:预测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竟:最终,终于
2.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小民各私其身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的做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是很难了解到实情的。
D.太守听了老僧的意见后,停止了这次暗访行动,并于第二天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以表谢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为郡,不减龚、黄,然微不慊于众心者,曰好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B
4.(1)徒弟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对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得与项羽相见。(得到)
B.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C.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D.良乃入,具告沛公。(全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