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2017-01-13 20:42: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诗人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试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山水之美如画,景物萧疏明丽而脱尘绝俗,天水相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抓住“江山”“水”“天”“霁色”“蓼屿”“竹篱茅舍”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结合具体诗句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由“如画”“秋潇洒”“冷”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可结合着词的关键词句及注释来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该词写与作者退居期间,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变化,“低亚”“兴废事”“闲话”表现出了词人的内心对六朝的兴亡充满了感慨;“怅”可理解为惆怅忧愁,从全词来看,应该是因为退居后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时政的担忧怅惘。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忆秦城?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简析叠句“梧桐落”的表现力?(4分)
(2)有人认为“断香残酒情怀恶”是直接写作者“情怀”的,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叠句“梧桐落”,强调落叶在词人精神、感情上造成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小题1:这首词的景物描写营造怎样的意境?词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慨?。(5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营造了空阔苍凉、孤寂萧瑟的意境。(2分)②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题目,探究意境首先找到意象,然后分析共同特点,最后点明主旨,诗中意象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鬼火”“青青发”“落日无人”。这些意象的特征是“空阔苍凉、孤寂萧瑟”;在看情感,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题目,借过去的繁华和今日衰败的对比,抒发“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在“怀古伤今“的诗中主要的手法是“借景抒情”(渲染)、对比和用典。本题主要是“借景抒情”“对比”“用典”,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间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