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本文引入晏平仲的事例是为了反衬范公的“好施”;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突出晏平仲和范文正的“仁爱有等级”。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参考答案:晏 子 为 近 之 观 文 正 之 义 贤 于 平 仲 其
本题解析: 小题1:(靠边的地方。) 小题2:(并列连词/转折连词。A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对于。D介词,拿、用。) 小题3:(晏平仲的事例不能说“反衬”,只能说衬托或突出。)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 赡:丰富 C.故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D 4.(1)虞世南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英???蒲松龄 马子才,顺天人。世好菊,至才尤甚。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渐近与语,少年自曰陶姓。因与论艺菊之法。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不嫌荒陋,无烦他适。”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马代诺之,遂与俱归。日过北院为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陶姊小字黄英,雅善谈。陶一日谓马曰:“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陶笑曰:“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马不语,陶起而出。自是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心厌其贪,欲与绝;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将就诮让。陶出,握手曳入。见荒庭半亩皆菊畦,其蓓蕾在畦者,罔不佳妙,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陶入室,出酒馔,设席畦侧,曰:“仆贫不能守清戒,连朝幸得微资,颇足供醉。”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至秋载花去,春尽不归。而马妻病卒。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黄英微笑,意似允许。课仆种菊,一如陶。黄英既适马,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马耻以妻富,恒嘱黄英作南北籍,以防淆乱。不半岁,土木大作,马不能禁。经数月,楼舍连垣,两第竟合为一,不分疆界矣。然遵马教,闭门不复业菊,而享用过于世家,马不自安。黄英曰:“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床头金任君挥去之。”马曰:“捐他人之金,抑亦良丑。”英曰:“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乃于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马。马安之。然过数日,苦念黄英。招之不肯至,不得已反就之。隔宿辄至以为常。黄英笑曰:“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遂复合居如初。??????????????????????????????????????(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与论艺菊之法艺:种植。 B.黄英既适马适:到,往 C.恒嘱黄英作南北籍籍:登记 D.课仆种菊,一如陶课:督促完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马子才“安贫”的一组是(3分) ①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 ②自食其力不为贪 ③心厌其贪,欲与绝 ④马耻以妻富 ⑤享用过于世家,马不自安 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子才家世世代代爱好菊花,传到他更是爱得厉害。路遇少年,论菊投契,因此并邀姐弟俩回家借住。 B.马子才看不惯陶姓少年出售菊花的行为,但因为他私藏了好的菊种,又不得不虚以委蛇,和他一起喝酒。 C.黄英向马子才解释卖菊花的原因:不是贪图富贵,而是为贫穷爱菊的陶渊明扬眉吐气。 D.黄英一开始不能说服马子才改变自己对贩菊富贵的看法,就选择了和马子才分居;马子才因思念黄英,最后还是和她住到了一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3分) (2)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4分) (3)捐他人之金,抑亦良丑。(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适:出嫁。《孔雀东南飞》有“始适还家门”句。艺:现有“园艺”一词,即“园林种植”之意。籍:《鸿门宴》中有“籍吏民”。课:虽然中学课本没学过这个意义,但可根据句意来推断。 小题2: 试题分析:②是陶三郎的话,⑥是黄英说清浊自可分开。 小题3: 试题分析:“因为他私藏了好的菊种”是臆测。 小题4: 试题分析:⑴“君、仆”分别为敬称和谦称,“固”1分,“口腹”1分,“胡可为常”语气1分。⑵“怪之”1分,定语后置1分,“相属”1分,语句通顺1分。⑶“捐”1分,“良”1分,“丑”1分。 【参考译文】 顺天人马子才,家里世世代代喜好菊花,到了马子才这辈爱得更深了;只要听说有好品种就一定想法买到它,不怕路远。 回家路上,子才遇见一个少年,骑着小毛驴,跟随在一辆华丽的车子后面,生得英俊潇洒,落落大方。就同他谈论起种植菊花的技艺来,马子才十分高兴,说:“我家虽然很穷,但有茅草房可以居住。如果你们不嫌荒陋,就不要再找别的地方了。”陶生快步走到车前同姐姐商量,车里的人掀开帘子说话,原来是个二十来岁的绝世美人,她看着弟弟说:“房屋好坏不在乎,但院子一定要宽敞。”马子才忙替陶生答应了,于是三人一块儿回家。 陶生每天到北院,为马子才管理菊花。那些已经枯了的菊花一经他拨出来再种上,没有不活的。陶生的姐姐小名叫黄英,很会说话,一天,陶生对马子才说:“你家境本来不富裕,我还天天因为吃饭增加知交的负担,长期下去怎么行呢?为今之计,卖菊花也足以谋生。”马子才一向耿直,听了陶生的话,很鄙视地说:“我以为你是一个风流高士,应当能够安于贫困,今天竟说出这样的话,把种菊花的地方作为市场,那是对菊花的侮辱。”陶生笑着说:“自食其力不是贪心,卖花为业不是庸俗;一个人固然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利,但也不必去追求贫穷啊。”马子才没有说话,陶生站起来走了。从这天起,马子才扔掉的残枝劣种,陶生都拾掇回去,不久,菊花将要开放了,马子才感到奇怪,走过去悄悄观看,只见来买花的市民,车拉肩挑,一路上接连不断。所买的花全是奇异的品种,从来没有见过的。马子才心里讨厌陶生贪财,想与他绝交,又恨他私藏良种不让自己知道,就走到他门前敲门,要责备他一顿。陶生出来,拉着他的手进了门,马子才见原来的半亩荒地全种上了菊花,除了那几间房子没有一块空地。挖去菊花的地方,又折下别的枝条插补上了,畦里那些含苞待放的菊花没有一棵不是奇特的品种,仔细辨认一下,全是自己以前拨出来扔掉的。陶生进屋,端出酒菜摆在菊花畦旁边,说:“我因贫穷,不能守清规,连续几天幸而得到一点钱,足够我们醉一通的。”慢慢的旧日的花畦,全都盖起了房舍。到了秋天,用车拉着花走了,第二年春天过去了也没回来。这时,马子才的妻子生病死了。马子才看中了黄英,就托人向黄英露了点口风,黄英微笑着,看意思好像应允了,只是专等陶生回来罢了。黄英指导仆人栽种菊花,同陶生在家时一样。黄英嫁给马子才以后,在墙壁上开了个便门通南宅,每天过去督促仆人做活。马子才觉得依靠妻子的财富生活不光彩,常嘱咐黄英南北宅子各立帐目登记,以防混淆。不过半年,黄英大兴土木。马子才制止不住,只几个月,楼舍连成一片,两座宅子合成一体,再也分不出界线来了。但黄英也听从了马子才的意见,关起门不再培育、出卖菊花,生活享用却超过了富贵大家。马子才心里不安黄英说:“我不是贪婪卑鄙的人,只是没有点财富,会让后代人说爱菊花的陶渊明是穷骨头,一百年也不能发迹,所以才给我们的陶公争这口气。但由穷变富很难,由富变穷却容易得很。床头的金钱任凭你挥霍,我决不吝惜。”马子才说:“花别人的钱,也是很可耻的。”黄英说:“你不愿意富,我又不能穷,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你分开住。这样清高的自己清高。浑浊的自己浑浊,对谁也没有妨害。”就在园子里盖了间茅草屋让马子才住,选了个漂亮的奴婢去侍候他,马子才住得很安心。可是过了几天,就苦苦想念起黄英,叫人去叫她,她不肯来,没有办法只好回去找她。隔一宿去一趟,习以为常了。黄英笑着说:“你东边吃饭西边睡觉,清廉的人不应当是这样的。”马子才自已也笑了,没有话回答,只得又搬回来,同当初一样住到一块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 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人无所怨;假实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死。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帝从之。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寻除中书监,仍侍中,迁尚书右仆射。 武平初,坐断事阿曲,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旧恩,复除将军、开府,累 迁尚书令,封晋昌王。隋开皇初,卒。 (取材于《北史·列传第四十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部分:指挥,分派 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了:完结,停当 C.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田:田地,农田 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阿:偏袒,庇护 2
 3
 (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 C.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 (唐邕)后来被封为护军将军,跟随武成帝到达晋阳 D.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 唐邕施政颇为严酷,但敢于(压制)打击豪强,处理公事非常合理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邕聪明能干,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因而颇得器重 B.太后多次赏赐唐邕,高德正诋毁唐邕,被 皇帝处死 C.武成帝要处死范洪,唐邕据理力谏,范洪得以幸免 D.唐邕被几代帝王恩宠,后被封王,一直活到隋朝初年 5.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1.C(田:通“畋”,打猎) 2.A(焉:兼词,于此。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国】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国家)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国家) 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隆中对》(国家) D.国泰民安(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古代诸侯王的封地,诸侯国?B.国都,京都?C.地域,地方)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