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曹端传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赈,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笃:深,甚
B.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淫:不合礼制的
C.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次:按着顺序
D.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延:邀请
2.下列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是(???? )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赈,存活甚众
⑥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端受《辨惑编》的启迪,对佛教、巫婆、神权、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同时,开始研究整理儒学。
B.曹端读了《辨惑编》之后,与封建迷信彻底决裂,上书官府,请求废除淫祠,为百姓建里社、里谷坛。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对曹端非常佩服,说他是见识广博,难得的人师。
D.曹端去世,之所以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只是因为他在霍州十六年,为官清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1)学生们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
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
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
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
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1.致师:叫阵挑战。
?2.眇:眼瞎。? 3.韩彭:汉初大将韩信、彭越。
小题1: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翼王出常以身翼蔽沛公
B.何相报速耶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乃稍引却却匈奴七百余里
D.任城王道宗解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
小题2: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终不以谗害良士斧斤以时入山林
B.其敢当赐其可怪也欤
C.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殿下亦焉用之哉则将焉用彼相矣
小题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单雄信者,贼骁将也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蚓无爪牙之利
D.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4: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尉迟敬德“忠武”的一组是:(???)
①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②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
③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④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⑤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⑥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
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小题6:下面这个语段未加标点,请用“/ ”断句。(3分)
朕 观 汉 史 尝 怪 高 祖 时 功 臣 少 全 者 今 视 卿 所 为 乃 知 韩 彭夷 戮 非 高 祖 过 国 之 大 事 惟 赏 与 罚 横 恩 不 可 数 得 勉 自 修 饬 悔 可 及 乎
小题7:翻译下列两个句子:(6分)
(1)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2)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相:动词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A翼:掩护/像鸟张开翅膀????? C却:后退/打退????? D喻:开导/比喻
小题1:焉:何,为什么???? A 以:因为/按照??? B. 其:怎么/难道??? C.因:于是/依靠
小题1:与例句皆为判断句。 B 介词结构后置? C 定语后置? D 被动句
小题1: ①说明尉迟敬德归顺了秦王。⑥说明他居功自傲、粗鲁。
小题1: 太宗只是责备,没有处罚。
小题1:略
小题1:略
附:文言文翻
译
尉迟敬德,名恭,是朔州善阳人。隋朝大业末年,刘武周作乱,让他做了偏将。与宋金刚一起击败了永安王李孝基,活捉了独孤怀恩等。唐高祖武德二年,秦王在柏壁作战,宋金刚兵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集合剩余的队伍据守介休。秦王派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招降他,于是和寻相献城投降,跟从秦王一起攻打王世充。后来寻相反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将叛乱,把他抓了起来。屈突通等人对秦王说:“尉迟敬德为人剽悍骁勇,现在抓了他,猜疑和叛乱之心已经结下,不赶快杀了他,后悔就来无及了。”秦王说:“不能这样。尉迟敬德若是一定反叛的话,难道会在寻相(^造**)之后吗?”于是放了他,领他到自己的卧室内相见,对他说:“大丈夫凭义气相许,小的嫌怨不值得放在心上,我终不会因谗言而害了忠良。”于是赐给他一些金银,说:“你若是一定要离开,把这些作为你的盘缠吧。” 这一天秦王等在榆窠狩猎,恰逢王世充亲自率兵数万来挑战。单雄信,是王世充的猛将,骑马直接奔向秦王,尉迟敬德催马大喊着横刺过来,单雄信从马上掉下来
,尉迟敬德于是掩护着秦王撤退,又率领士兵回来作战,大败王世充军。秦王看着尉迟敬德说:“近来大家都认为你会背叛我,我唯独确保你,并没有其他意思,可为什么报答我这样快呢?”
窦建德的军队驻扎在板渚,秦王命令李勣等作为伏兵,亲自手持长弓,令尉迟敬德拿着矟,攻打窦建德的营垒,大声地叫阵挑战。窦建德的兵出来,秦王于是领兵稍微后退,杀了数十个敌兵,众多的敌兵越发向前。埋伏的军队冲出,将窦军打得大败。当时王世充兄长的儿子王琬在窦建德的军中作使者,乘坐着隋帝用过的马匹,铠甲华丽齐整,出入于军队中在众人面前夸耀。秦王发现后,问:“谁能够把他捉过来?”尉迟敬德请求与高甑生、梁建方三人一起骑马前往,活捉了琬,牵着他的马回来,贼兵不敢追赶。
隐太子李建成曾经用书信招他来,赠给他一车金器。尉迟敬德拒绝说:“秦王对我实在是有再生之恩,正要拿生命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我对殿下没有什么功劳,哪敢承受这样的重赐?如果私下里答应您,就会怀有二心,图利而放弃了忠心,这样的人殿下又哪里会任用他呢?” 太子愤怒而停止了收买他。尉迟敬德把这事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您的忠心就像山岳一样,即使积蓄成斗的金银(送您),又怎么能改变它呢?可是这恐怕不是自保的方法。”巢王李元吉果然派猛士来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打开屋门安然地躺着,刺客来到后,竟然不敢进屋。隐太子等于是在高祖面前说尉迟敬德的坏话,高祖下令要杀了尉迟敬德。秦王在高祖面前据理力争,尉迟敬德才得到赦免。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成为了皇太子。当时因受隐太子、巢王的牵涉而获罪的有一百多家,财产都将被没收,人都将被收入官籍(为奴)。尉迟敬德进谏说:“作恶的只是两个人,现在已经除掉了,若是再穷究余党的罪,这不是取得安定的办法。”于是这些人全都获得赦免。
曾经在庆善宫陪同皇上喝酒,有人排列在他的前面,尉迟敬
德说:“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的前边?”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解说,尉迟敬德勃然大怒,挥拳将李道宗的眼几乎打瞎。太宗不高兴,宴会结束,召他来责备说:“朕看汉史,曾经奇怪汉高祖身边的功臣少有全身而退的。今天看到你的所作
所为,才明白韩信、彭越被杀,并不是高祖的过错。国家的大事,只在奖赏与处罚,意料之外的恩惠不能够多次得到,自己多加勉励,不断地修正错误,否则将来后悔还来得及吗?”尉迟敬德叩头向太宗谢罪。
显庆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小题。(18分)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平建邺,稍为主书稍:逐渐
B.仲宗壮其计壮:佩服
C.乃陈其俘馘陈:陈述
D.庆之开仓振给振:通“赈”,救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闻呼即至,甚见亲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庆之入据其城。吾其还也 。
C.须虏围合,然后与战。失其所与,不知。
D.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B.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C.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5分)
(2)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陈:陈列
小题1:A项,介词,均为“被”的意思。 B项,代词,“那”“那个”;还是,表婉商语气。C项,介词,跟、同;动词,依靠。D项,表转折关系,但是;表递进,而且。
小题1:陈庆之只是隶属于领军曹仲宗,“亲自统领大军”错误;大获全胜主要凭借智谋,而不只是“凭借勇气”。
小题1:得分点:(1)锋、轻锐、捷、沮,大意各1分,共5分(2)表、诏、许,大意各1分,共4分。
附参考译文: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幼年曾随从梁武帝。梁武帝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次日清晨还不停止,同僚都睡觉了,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跟随梁武帝平定建邺,逐渐升为主书,他散耗家财,团结了一批有用之士,常想建立功业。被任命为奉朝请。
梁武帝普通七年,朝廷派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任命陈庆之为假节、总管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另修筑两城来抵抗,陈庆之攻破其地,李宪力气用尽而投降,陈庆之就进入占据了寿春城。
梁武帝大通元年,陈庆之跟随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来支援,先头部队到达驼涧,离涡阳四十里。(陈庆之打算出征迎战,)韦放说:“敌军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败,则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北魏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疲惫不堪,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这定然没有打不败他们的道理。”于是带领部下五百名骑兵迅速出击,打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北魏士兵大为震惊。陈庆之回来后与其他将领连营向西进军,占据涡阳城,与北魏军相对峙。?自春天到冬天,经过了几十上百次的战斗,部队已十分疲劳,锐气也减弱了,北魏的援兵又想在梁军后面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敌,打算退兵。陈庆之持节来到军门,说:“必须等到北魏军包围圈合拢,然后才能与他们战斗;如果打算退兵,我陈庆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计谋,于是就同意了。北魏军在十三城布阵,形成掎角之势,陈庆之攻破他们四座城垒。其他九城兵力还很强大,陈庆之把被杀的敌人的左耳陈列到城前,然后鸣鼓呐喊发起进攻,敌人一下就逃跑溃散了,其中大部分都被斩杀和俘虏了,连涡水好像也在呜咽。梁武帝下诏在涡阳地区设置西徐州。大军乘胜向前到达城父。梁武帝嘉奖他们,并亲笔写诏书慰问和勉励陈庆之。
中大通二年,被任命为南北司二州刺史,担任都督。陈庆之到任后,就包围了县瓠城,在溱水打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在楚城打败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他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江湘地区各州郡都得到休养生息。开辟农田六千顷,两年以后,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又上表要求撤去南司州,恢复安陆郡,设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派大将侯景攻下楚州,俘获了刺史桓和。接着,侯景进军淮上,陈庆之打败了他。当时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侯景抛弃了大批军用物资逃走。这一年豫州发生饥荒,陈庆之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豫州百姓李昇等八百人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以称颂其功德,朝廷同意。(大同)五年,陈庆之去世,谥号为“武”。
陈庆之性情谦恭谨慎。每次奉接诏书敕令,必定先洗澡再拜而受之。他生活节俭朴素,不穿绢绸衣服,也不爱听音乐。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马也不是很擅长,但善于安抚军士,能使他们拼死作战。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翻译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
丁 氏 穿 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关键词:道?一人之使
翻译: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里打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说:“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跳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暝:???????????????(2)野芳发而幽香???芳:????????
(3)而或长烟一空???一:???????????????(4)把酒临风???????把:????????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小题3: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小题4: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篇目
|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 相同的内心感受
|
《醉翁亭记》(节选)
| ?
| ?
|
《岳阳楼记》(节选)
| ?
参考答案: 小题1:⑴幽暗,昏暗?⑵花?⑶全?⑷执,拿 小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实词最有效的方法,选择题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无滞碍又符合文意,即为正确答案。如是主观解释题,牢记“词不离句”原则。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古文句子,要遵守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特别注意训练根据语境对词义的引申、对句意的变通的能力。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段“山间之朝暮”、“四时之景”,概括为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第二段题首句“至若春和景明”,下文据此具体描写,可概括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小题4: 试题分析:“筛选文中的信息”,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表格中“人的活动”、“相同的内心感受”即是关键细节,须用心领会。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