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诗词,回答下列问题。(7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小题1:这是一首咏物诗,着重刻画了与众不同孤桐的形象。你认为最能表现出孤桐独特品格的两句诗(一联)是(3分)
???????????????????????????????,?????????????????????????????????
小题2:结合尾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简要赏析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来的内心情感。(4分)
???????????????????????????????????????????????????????????????????
参考答案:小题1: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3分)
小题1:结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料,料想。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小题1】两首诗中所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4分)
【小题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小题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同:都是返乡士兵。(2分)异:一病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逢病军人》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河湟旧卒》所写的“河湟旧卒 ”,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逢病军人》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该诗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患病军人的苦难,体现出军人的悲惨遭遇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军人的同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
小题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本诗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既然诗人是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是否更恰切?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写秋风秋雨初定,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手法赏析的题目,题干给出了答题的方向,情景的关系,结合全诗分析什么景,什么意境,什么情感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考核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此题主要考核炼意,主要是“卧”比“居”更充分地表现诗人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意和忧愤。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小题1:词的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赏析其表现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词的开头,写的是城郊的春日风光。在“绿水之旁,沙岸之畔”,举目一望,城墙内外春寒已退,春色渐浓。“花影乱,莺声碎”,那是一片热闹的好春。这好象是眼前在处州的春景,但其实是他回忆中的春景。他记起在汴京时,同样是“水边沙外”,同样是“花影乱,莺声碎”,每逢这些佳日,便同一班友好(其中少一免有苏轼、黄庭坚等人),或骑马、或驰车,去到城郊园庭花木所在,诗酒流连,纵情玩赏。可是,如今却变成“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了。由于人在外地飘零,彼此喝酒不在一起,所以彼此的酒杯也疏远了。也是由于离别,彼此相思,正如柳永说的“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消得人憔悴”。面对眼前春光,人却憔悴零落。只剩下自己一个,老友都四散分飞了。这时候,同自己相对的,只有天边的碧云,碧云逐渐同暮色结合起来,形成一片凄迷黯淡的气氛——这就是“碧云暮合空相对”,所以词的上片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小题2:
试题分析:“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是追想当年朋友们在汴京的一段快乐的叙会。“盖”是车子上遮阳的帷伞。“飞”是形容车子在奔驰。你看他们几个老朋友,坐着马车,在绿阴无限的官道上,指点江山,议论时政,何等徜徉自得,何其豪情胜概!不料转眼之间,政治局面发生巨变,朝廷中换上另一派政见不同的人物,原来的朋友们,一个都没有留下。他不禁惘然自失地问道:“携手处,今谁在?”于是,作者把这场巨大的政治失败,凝聚成为一句凄厉的绝叫声: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所以说,这里的飞红,不仅仅指飞花,还应该指他的那帮因政治变故而离散的朋友们,因此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