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 毛 物 多 相 类 者?吾欲 买 而 代 之 是 不 信 而 欺 吾 王 也 欲 赴 他 国 奔 亡 痛 吾 两 主使 不 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鹄:读hú,指天鹅。
译文:?????????????????????????????????????????????????????????
参考答案: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送只天鹅到楚国。出了都城门,半路上
本题解析: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读懂大意,把握重点词语的意义,结合语言环境翻译。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字五奠,一字伯峻,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赦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指李自成)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可法故好士,一见奇之。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伸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而人皆无应者。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时福王世子即位南京,改明年为弘光元年,维岳条列时务十三事,上陈当事。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日:“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践土而思禹功,食粟而思稷德;吾家世食胶庠之泽,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薙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搜先人遗文,付其子曰:“当谨守之。”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整衣冠,诣先世神主前,再拜入室,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是岁弘光元年七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选自《南山集》,有改动)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词用法与所给例子相同的一项:(??)(3分)
例:一见奇之
A.名余曰正则兮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粪土当年万户侯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相同一项:(?)(3分)
A.前日见志之语燕赵之收藏
B.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庭中始为篱
C.以维岳故赦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而人皆无应者侣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3:请找出下列各项分析不符文章内容的一项:(???)(3分)
A.杨维岳以其才能和德行为郡守所敬重,他为人孝顺正直,很崇拜文天祥。
B.杨维岳响应勤王诏书,捐出所有的家财抗击清兵,但是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响应。
C.清兵入关后要求人们剃发,杨维岳不肯屈服,绝食而死。
D.戴名世的这篇史传文抓住人物事迹的关节之处着重记叙,突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重要事迹,也不作纯客观的平铺直叙,而在绘声绘形的记叙中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在感情。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 (意动用法,和C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是名词作状语) ??
小题2:A (A项“之”是助词“的”,B项第一个“为”是替,第二个“为”是做,C项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D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并列)?
小题3:B(B项抗击的是农民起义军,不是清兵。)
参考译文:
杨维岳,字五奠,一字伯峻,是庐州巢县人。生来孝顺谨慎,喜欢读书,性格刚毅坚守正义。曾经因为文名被知府所赏识。有一天,他去拜见知府,刚好遇到犯法的富民,知府让维岳替他代为求情,能够得到几百两银子。维岳推辞说:“犯了罪的人自有法律去裁决。假使这个人不应当被处罚,那么我接受他的金钱,是不吉祥的;假使这个人应当被处罚,那么因为我的缘故而赦免他,这是因我个人的喜好而破坏了官府的法律。我小心谨慎地把持自己,当心没有方法可以报答您的恩惠,怎么敢因为这个缘故而成为你的负累呢?”(意谓:岂敢因替富人求情而连累您循私枉法。)知府因为这件事情更加敬重他。他读书读到了有关于忠孝大义的时候,经常多次地流下眼泪。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并为了他的画像祭祀他。
崇祯年间,陕西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到淮扬当巡抚,维岳说:“这是当代的伟人,不能够不见。”于是他步行到军营去拜见史可法。史可法原本就很喜欢收纳人才,一见到维岳就觉得他非常奇特。过了不久,贼寇更加猖狂,朝廷诏告天下勤王救驾。当时史可法已经官拜南京兵部尚书,他因为官府的财政殆尽,军费枯竭,发出檄文让人们捐出钱财资助国家,维岳拿着檄文哭泣说:“国家形势到这地步,我还用什么维持着自己的家呢?”他立即捐出所有的家产为百姓士绅们做出榜样,但是没有人响应他。
崇祯十七年,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维岳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北方放声痛哭,一连几天几夜不吃不睡。当时世子福王在南京登上皇位,改第二年为宏光元年。维岳列举十三条当前的重大事情形势上呈给当权者。不到一年,清兵渡江,南京被攻破,史可法以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都督军队,扬州城被攻破后,史可法死在那里。维岳哭泣说:“国家养了士人们三百年,以身殉国的,怎么只有史公一个人呢!”于是设了史可法的牌位,写文章纪念他在庭院中哭泣。家人送来米汤,挥手让他们离开;平时喜欢喝酒,这个时候也不喝了。说:“踩在土地上要追念大禹之功,吃着粮食要思念后稷之德,我们家历来享受国家教养的恩泽。现在国家到了如此地步,怎么能吃的下东西呢?”过了三天,清兵来到,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从令,有人对他说:“何不避开呢?”维岳说:“要到哪里避开呢?不过一死罢了。不过一死罢了。”他的儿子对着他哭泣,维岳说:“小子,我平生读书为了什么呢?虽然可苟且求全保得生命,但这违背了我的志向,现在我是死得其所,你哭什么呢?”有人来劝解也只是躺着唯唯答应而已。搜集先人流下的文章,交付给他的儿子说:“要小心谨慎地守住它们。”于是作了不髡永诀的文章彰现自己的志向。一连七天绝食,整理衣冠,来到祖先们的牌位之前,拜了两拜进入内室,气息仅存。亲戚朋友们来探访的人更多了,忽然张开眼睛看着他的儿子说:“前一天我所写的神明志向的文章,千万不要将之展示于世人。”过了一会儿就去世了。当时是弘光元年七月二十九日,终年五十六岁。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不为他流泪的,私下里送他谥号“文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君山记
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①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甫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②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③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④耳。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雕镂之巧。昔米老⑤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冷,不成寐。
辰起,猛风乍作,趣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有改动)
【注】 ①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②鸭脚:银杏。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④污隆:高低不平。⑤米老:米芾。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日甫出 甫:才
B.极有野趣极:非常
C.穷雕镂之巧穷:穷尽
D.趣别山灵趣:趣味
小题2: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 )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 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趣:通“趋”,跑,疾走。
试题分析:
小题2:①是登君山前所见,⑥是夏季君山的景色,并非此次登山所见。
试题分析:
小题3:“道路崎岖”不是“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的原因,原文中作者找不到“十二螺”是因为树木遮掩。另外,“登上酒香亭”和“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没有因果关系,选项用“只好”一词,存在逻辑问题。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下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负: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秦贪,负(??????????)其强。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廉颇闻之,肉坦负(????????????)荆……
(6)胜负(?????????)未定。
参考答案:(1)担负
(2)倚仗
(3)违背
(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2)抢榆枋而止________________
(3)而后乃今培风_______________(4)适百里者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B.形容枯槁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下流多谤议
小题3: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彼且恶乎待哉?
B.去以六月息者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鹏之徙于南冥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小题4:下列各句句式和例句“而莫之夭阏者”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重为乡党所笑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参考答案:
小题1:怒:奋起的样子?抢:集,着落??培:凭???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B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和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加以描述。C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D古义: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卑鄙龌龊)
小题1:(A?况且/将? B凭借/而? C助词 无义/动词 到D助词 无义)
小题1:(都是宾语前置句)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