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
C.何以易之——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题1:对加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霍然,忽然)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因事顺心(顺遂心意)
小题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小题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内容“丧于武昌”大意可知,寻,不久。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D项,翻译错误,应译为“仍然希望收获一季庄稼,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表述不正确,陶渊明去彭泽县做官是因为心里惧怕到远地为官。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①,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绳墨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庄子?马蹄》)
[注]①埴:粘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3分)
②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4分)
(2)庄子在文中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为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1)①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的木器,弯的部分就象圆规画过的
本题解析:译文:马,它的蹄可以践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御风寒。吃草喝水,奋蹄跳跃,这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堂大殿,对于马来说没有什么用。等到出了个伯乐,他说:“我善于驯马。”于是,他给马用烙铁烫毛,剪毛,削蹄,打烙印,戴马笼头,扎马缰绳,接着再编进马厩,如此这般,马就给他折腾死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让吃,渴了不让喝,还得让马这样奔,那样跑;一会儿这样整,一会儿那样治;前面有马嚼、装饰品之类的约束,后面还有皮鞭之类的威吓,这样一来,马就给他整死一多半了。陶工说:“我善于整治粘土,我制作的陶器,圆的就象用圆规画过的一样,方的就象用曲尺量过的一样。”木工说:“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的木器,弯的部分就象圆规画过的一样,直的部分就象用墨线量过的一样。”陶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去迎合圆规、曲尺和墨线的吗?可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善于整治粘土,木工善于整治木材。”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冒: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世: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也较: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效胜:克制。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始堤之成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②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体现谢君“仁民之心”的一组是
①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②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
③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⑤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⑥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5分)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3分)
(3)予良以其言为然。(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较:明显,明白。
小题1:两者都是副词,表反诘语气。A项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B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D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小题1:③意思是“但是他依旧不满足于此,又考虑着把这事告知后人”体现的不是仁民之心。④⑤是其探究为官之道,即为民为实事。
小题1:作者先是听到了他对天下事的议论,而后才听说他的做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注意“以”“属”“考”“卒”“隳”等的翻译。(2)注意“为”“以”“忽”等的翻译。(3)注意“良”“以……为”“然”等的翻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