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5 20:38: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示季子懋修书?????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汝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①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②,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注】①矩矱(huò):规则法度??②芳躅(zhuó)前贤的足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己而自足矜:夸耀
B.所以贻于后人者则:家规
C.平生志励行苦:为……所苦
D.适足以发笑而自耳点:污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所谓楚而北行也欲人无惑也难矣
B.长懵懵者度我至军中,公
C.吾家诗书发迹日削月割,趋于亡
D.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C.张居正认为儿子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系。
D.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4分)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3分)
(3)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苦:磨炼
小题1:A项中前一个是“到”的意思,后一个是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前一个是“却”的意思,后一个是“才”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是“凭借”的意思,后一个表结果。D项中两个“其”均是“大概”的意思。
小题1:B选项中的“自幼就自狂自大”错,要注意理解“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小题1:①意:料想;再:第二次;惩:以为鉴戒;就,接受、遵守②诚:确实,的确;妄自菲薄:过于自卑或过分地看轻自己。辕下驹:车辕下的小马,译“平庸的人”也可③而:却;咎:责怪、责备、归罪;宾语前置句式。
文言文译文参考:
你小时侯就聪慧异常,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就是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端正脸色祝贺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出名)的。”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喜欢夸耀自己而自我满足,一下子因邯郸学步而失去了自己的本事,最终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而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不得已勉强答应了他们,结果你遭受挫败。你的学问本来就不精湛,对他人你又埋怨些什么呢?可是我私下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他丰厚地蓄积然后竭力爆发吧。”又想到你会牢记第二次失败的耻辱,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本来就没有小时候聪慧了得,长大后却懵懵懂懂的人啊;是你不够努力吗?我本来就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竟然才学造诣平常,这样说来一定是你好高骛远,而被涉猎太广弄得才力疲倦,这就是要到楚国却向北而行啊!想用这个来图谋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哪只有才华超卓的人才能做到,然而自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我早年年纪小小地就登科,冒险窃取了巨大的名声,便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自以为了得而异于常人,小小的一场科举及第,轻松就能得到。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而尽情在古人的典籍中驰骋翱翔。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了。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揣测估摸自己的能力,再回到以前放弃的学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写作思考,用尽自己的精神和力量,侥幸学业上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是没有能够在文坛上、艺苑中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还没有超过我,可是你却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生苦其心志,努力实践,要留给你们后人的原则,自认为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就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让你们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呢?我确实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没见过世面,气量不大的人!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不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了,但是你也要深入地思考,不要甘心自暴自弃。如果你是才质驽钝,那是天命无法勉强。可是你有能力可以去做好却不去做好,那么这又应该责备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也太糊涂了!譬如说写字这一点,我唠唠叨叨谆谆教导你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区区小事,难道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的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生甫周岁,堕眢井(眢,音yuān。眢井,枯井,无水的井),出三日而苏。五岁从父道括苍,堕高岭,衣挂于树不死。人咸异之。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丁父忧,服除,补故官。阶为人短小白皙,善容止。性颖敏,有权略,而阴重不泄。
帝用张孚敬议,欲去孔子王号。下儒臣议,阶独持不可。孚敬召阶盛气诘之,阶抗辩不屈。孚敬怒曰:“若叛我。”阶正色曰:“叛生于附。阶未尝附公,何得言叛?”长揖出。斥为延平府推官。连摄郡事。出系囚三百,毁淫祠,创乡社学,捕剧盗百二十人。迁黄州府同知,擢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俱视学政。
俺答犯京,阶请释周尚文及戴纶、欧阳安等自效,报可。中官(宦官)陷寇归,以俺答求贡书进。帝以示严嵩及阶,召对便殿。嵩曰:“饥贼耳,不足患。”阶曰:“傅城而军,杀人若刈菅,何谓饥贼?”帝然之,问求贡书安在。嵩出诸袖曰:“礼部事也。”帝复问阶。阶曰:“寇深矣,不许恐激之怒,许则彼厚要我。请遣译者(译者,送信的人)绐缓之,我得益为备。援兵集,寇且走。”帝称善者再。寇寻饱去,乃下阶疏,弗许贡。
帝所居永寿宫灾,徙居玉熙殿,隘甚,欲有所营建。问阶,阶请以三殿所余材,责尚书雷礼营之,可计月而就。帝悦,如阶议。十旬而功成。帝即日徙居之,命曰万寿宫。以阶忠,进少师,兼支尚书俸。嵩乃日屈。嵩子世蕃贪横淫纵状亦渐闻,阶乃令御史邹应龙劾之。帝勒嵩致仕,擢应龙通政司参议。阶遂代嵩为首辅。已而帝念嵩供奉劳,怜之。又以调去,忽忽不乐,乃降谕,欲退而修真且传嗣,复责阶等奈何以官与邪物,谓应龙也。阶言:“退而传嗣,臣等不敢奉命。应龙之转,乃二部奉旨行之。”帝乃已。
阶所持诤,多宫禁事,行者十八九,中官多侧目。方乞休,而给事中张齐以私怨劾阶,阶因请归。帝意亦渐移,许之。陛辞,举朝皆疏留,报闻而已。王廷后刺得张齐纳贿事,劾戍之边。高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会拱复为张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万历十年,阶年八十,诏遣行人存问,赐玺书、金币。明年卒。赠太师,谥文贞。阶立朝有相度,保全善类。嘉、隆之政,多所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明史?徐阶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岁从父道括苍,堕高岭道:经过
B.阶遂请立皇太子,不报报:上报
C.请遣译者绐缓之绐:欺骗
D.帝悦,如阶议如:随顺、依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帝以示严嵩及阶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嵩、阶因请帝出视朝。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应龙之转,乃二部奉旨行之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D.嘉、隆之政,多所匡救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得罪了张孚敬,徐阶被排斥出京城。到地方后,他释放囚犯,惩治盗贼,毁坏不合理的祠庙。还创办乡学,督察学校教育工作,注重教化的作用。
B.对俺答侵犯北京,严嵩过于轻视,认为不值得忧虑。而徐阶高度重视,建议采取缓兵之计,皇帝连连称赞,并下发徐阶的奏疏,不许给俺答进贡。
C.严嵩的儿子行为不轨,皇帝勒令严嵩辞官,提拔邹应龙为通政司参议。后来皇帝考虑严嵩侍奉劳苦,怜悯他。又因为严嵩离开后,怅怅不乐,便想退位从而修道养性并且传位,又谴责徐阶等人把官位授给邪恶的邹应龙。徐阶据理力争。
D.徐阶坚持直言劝谏,多被采纳。后来给事中张齐因私怨弹劾徐阶,徐阶就请求辞官回乡。皇上也没有挽留。高拱再次出任辅相后,不遗余力地压制徐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浔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尝著《五柳先生传》,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夫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因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高趣:志趣
B.而家贫不能得恒:经常
C.如也晏:平静、安定
D.盖以自况:情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每有意,欣然忘食
天大雨,道不通
B.①或酒招之,造饮辄尽
②且焉土石
C.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
②便扶向路,处处
D.①此亦人子也,可善
②公等雨,皆已失期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潜“不慕荣利”的一组是(??? )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②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③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④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喜欢饮酒,但不善饮,家里穷得不能经常喝到,亲朋便摆酒招待他,他每次必醉,喝醉了就走。
B.陶渊明亲自种田耕地,以至累得体弱生病,也不愿做官。
C.江州刺史檀道济想让陶渊明出来做官,并讲了一番贤能之士处世的道理,可是陶渊明却不为所动。
D.陶渊明做彭泽令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当官后便带上全家,并分配给儿子一个仆人来服侍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况:比方,打比方。
小题2:B项中置:摆置,放置。A.①领会;②适逢;C.①志向,心意,名词;②做标志,动词。D.①对待;②遇到。
小题3:①句表现其不拘小节。
小题4:“不以家累自随”:不带家人随同自己上任。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 ,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阃:门槛。此指国门。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阃以内者,寡人制之制:处置;管理。
B. 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C. 西抑强秦,南支韩、魏?支:支持。
D.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用:任用。
9.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冯唐勇于犯颜直谏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上怒,起入禁中。
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 . ①⑤⑥B.?②③⑤C . ①③⑥D.?②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仍大起大落,作者昭示他的坎坷际遇,是对
封建政治的控诉。
B.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 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
C. 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
格。
D. 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
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
译文:?
(2)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译文:??


参考答案:
8、C
9、A?
10、B
1


本题解析:
8、C (支:拒,抵御)
9、A?( ② ③ 是间接表现冯唐的于犯颜直谏性格 ④表现了文帝对冯唐的重用。)
10、B?(只是客观叙述历史事实,而非“告诫”)
11、(1)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2)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呈献上记录战功。可是言语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
参考译文:
冯唐的祖父是赵人,他的父亲迁到代。汉朝建主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署长,侍奉文帝。文帝的车驾经过,问他说:“老人家,您是如何成为郎的?您的家在哪里?”唐皆据实回答。文帝说:“我在代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屡次向我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以及他在巨鹿作战时的事迹。现在我每次吃饭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李齐在巨鹿作战时的雄风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呢。”皇帝说:“什么缘故呢?” 冯唐说“我祖父在赵的时候,做官而统御将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前做过代相,与赵将李齐相熟,所以臣了解他们的为人。”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回宫禁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卬,文帝正以匈奴入侵为忧,于是再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庭外的事则全由将军裁断。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是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必受朝廷的牵制。君主既然一切委托他,而但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人,价值百金的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最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宰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这些士卒都是一般下人家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知道尺籍和伍符之类的军法条令?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呈献上记录战功。可是言语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该赏的不赏,但犯了法, 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愚笨,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赏赐太轻,刑罚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记录斩敌首的战功差了六首级之罪,陛下把他交给执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并判他徒刑。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得死罪,该得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后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都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巳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今异义》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