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5 20:43: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连词,如果,果真。A项,名词,诚心;B副词,的确,确实。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②他年轻时???????他乡,大大丰富了他的阅历,为他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现代化的北京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的事实。

A.乞求做客质疑
B.乞求作客置疑

C.祈求做客质疑
D.祈求作客置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乞求:请求给予。祈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寄居在别处,书面语。如:作客他乡。?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如:不容置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群众的意见。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没有使群众受益,????????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倾听熏染不但/而且
B.聆听熏染不仅/反而

C.聆听熏陶不但/而且
D.倾听熏陶不仅/反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倾听”多指上对下;“聆听”多指下对上。“熏染”多指坏的;“熏陶”指好的。“不但、而且”表示前后的顺进;“不仅、反而”表示前后的反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襟三江而带五湖

A.秋水时至
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C.雄州雾列
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例句和B都是意动用法,襟,以…为带;非,认为…不对(A时,名词作状语,按照时节;C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D屈,使动用法,使…屈居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②其意常在沛公
B.①不来,且斩通
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C.①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D.①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②今其智乃不能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如误选A项,错误原因大多是对于“其”用作代词时的两种类型,也就是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差异不了解。因为这两句中的“其”都是代词,又都是物主代词,与后面的词都构成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因此,不应误释为人称代词“他”。如误选B项,则是不能辨析“且”用作副词时的几种常见的用法。这两句中的“且”,均为副词,表示“将要”。如未能判断C项为正确答案,则是对于“所”的常见用法未能掌握。因为①句“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中的“所”是用作结构助词,“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②句“山峦为晴雪所洗”中的“所”字与前面的“为”一起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这两句中的“所”都是常见的用法,如能对于常见用法的归类有所认知,当不难判断。如误选D项,则是对于“乃”用作副词时的常见用法分类缺乏了解,只单纯凭语感判断,未能辨析出这两句中的“乃”都是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竟、竟然”。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