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5 20:52: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属隋师灭陈,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勇不能用,以岭外降隋,瑰乃弃官而去。仁寿①中,为韩城尉,俄又罢职。
  及高祖讨捕②于汾、晋,瑰谒高祖于辕门,承制为河东县户曹。高祖将之晋阳,留隐太子建成以托于瑰。义师起,瑰至龙门谒见。高祖谓之曰:“隋氏失,天下沸腾。晋阳是用武之地,士马精强,今率骁雄以匡国难。卿将家子,深有智谋,观吾此举,将为济否?”瑰曰:“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忷忷,思闻拯乱。公天纵神武,亲举义师,所下城邑,秋毫无犯,军令严明,将士用命。关中所在蜂起,惟待义兵。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鼓行整众,入据永丰,虽未得京城,关中固已定矣。”高祖曰:“是吾心也。”乃授银青光禄大夫,遣陈演寿、史大奈领步骑六千,趋梁山渡河,使瑰及薛献为招慰大使。高祖谓演寿曰:“阃外③之事,宜与任瑰筹之。”孙华、白玄度等闻兵且至,果竞来降,并具舟于河,师遂利涉。瑰下韩城县,与诸将进击饮马泉,破之,拜左光禄大夫,留守永丰仓。
高祖即位,改授谷州刺史。王世充数率众攻新安,瑰拒战破之,以功累封管国公。太宗率师讨世充,瑰从至邙山,使检校水运以供饷馈。关东初定,持节为河南道安抚大使。世充弟辩为徐州行台尚书令,率所部诣瑰降。瑰至宋州,属徐圆朗据兖州反,曹、戴诸州咸之。圆朗俄又攻陷楚丘,引兵将围虞城,瑰遣崔枢、张公谨自鄢陵领诸州豪右质子④百余人守虞城以拒贼。副使柳浚谏曰:“枢与公谨并世充之将,又诸州质子父兄皆反,此必为变。”瑰不答。枢至,则分配质子,并与土人合队居守。贼既稍近,质子有叛者,枢因斩其队帅。城中人惧曰:“质子父兄悉来为贼,贼之子弟安可守城?”枢因纵诸队各杀质子,枭首于门外,遣使报瑰。瑰阳怒曰:“遣将去者,欲招慰耳,何罪而杀之?”退谓浚曰:“固知崔枢办之。既遣县人杀贼质子,冤隙已大,吾何患焉?”枢果拒却圆朗。事平,迁徐州总管,仍为大使。贞观三年卒。
[注]①仁寿:隋文帝年号。 ?②高祖:指唐高祖。讨捕:搜捕。?③阃外:指朝廷之外,或是边关。④质子:唐朝通过把藩镇首领的儿子作为人质来加强对藩镇势力的制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氏失驭:统治
B.天下忷忷忷忷:喧扰不安的样子
C.瑰下韩城县说:劝说
D.曹、戴诸州咸之应:答应
小题2:下列各组最能表现出任瑰谋略的一项是
①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②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
③阃外之事,宜与任瑰筹之???????????④瑰说下韩城县
⑤王世充数率众攻新安,瑰拒战破之???⑥既遣县人杀贼质子,冤隙已大,吾何患焉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瑰年轻时就被任用为南朝陈国之官,后来陈国被隋朝军队灭掉。任瑰请求陈国子孙拥立王勇为帝,这个建议未被采纳,王勇降隋后,任瑰也就弃官离开。
B.各地反隋义兵纷起,任瑰到龙门拜见李渊时,分析了天下形势,也劝谏李渊也跟着率领义兵,顺应天命。
C.任瑰很受李渊重视,与薛献一同被李渊任命为招慰大使,而且李渊告诉带兵的陈演寿要与任瑰商讨行事。
D.任瑰大胆派遣王世充的旧将崔枢和张公谨,并使用鄢陵各州的豪门大族的质子来防守虞城,最后果然退却了叛兵。
小题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城中人惧曰:“质子父兄悉来为贼,贼之子弟安可守城?”(5分)
(2)瑰阳怒曰:“遣将去者,欲招慰耳,何罪而杀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D应:响应。解释实词应依据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例如:“我将何以应敌”中“应”的意思是“应付,对付”;“河曲智叟亡以应”中“应”的意思是“答应,回答”。
小题2:
试题分析:①主要是爱国,③间接,⑤作战之勇。采用排除的方法就可以选出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A拥立王勇错误,是寻找到陈氏王朝后人并拥立为帝王。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要求语句通顺,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悉”、“贼”、“安”“阳”、“者……耳”句式、“何罪”。
附【参考译文】
任瑰,字玮,是庐州合肥人。陈朝镇东大将军任蛮奴兄弟的儿子。十九岁时,担任灵溪令。不久升迁为衡州司马,都督王勇很是敬重显扬他,委派给他州府内的事务。赶上隋朝军队灭掉陈国,任瑰劝王勇占据岭南之地,寻求陈朝子孙拥为皇帝;王勇不能采用这个建议,率岭外之地投降隋朝,任瑰于是弃官离去。仁寿年中,任瑰当上了韩城县尉,不久又被罢官。
等到唐高祖征讨到汾、晋二州,任瑰到唐高祖军营门前拜见,秉承高祖之意担任河东县户曹。高祖将要到晋阳,留下太子李建成并托付给任瑰。义兵兴起时,任瑰到龙门拜见高祖。高祖对他说,“隋朝失去统治,天下纷起。晋阳是用兵之地,兵士战马精良强壮,如今我率领骁勇英雄来匡正扶持危难中的国家。您是将门之后,很有智慧谋略,来看看我的这个举动,能否做成功?”任瑰回答:“隋后主残酷没有道义,征赋徭役没有休止,天下不满,想听到有人来拯救动乱。您是上天下排的神武之士,亲自率领义军,所攻下的城池,秋毫没有侵犯,军令严明,将士听命。关中各地蜂拥而起,就在等待义军。依仗大道义,依从众人的愿望,还担心什么不成功?击鼓前进整顿队伍,进入占据永丰城,虽然没有占得京城,关中必然已是稳定的了。”高祖说:“这正是我的心里话。”于是授给任瑰银青光禄大夫,派遣陈演寿、史大奈带领六千步骑兵,奔赴梁山渡过黄河,派任瑰和薛献担任招慰大使。高祖对陈演寿说:“在外之事,应该跟任瑰筹划商量。”孙华、白玄度等听说义军将要到了,果然竞相前来投降,一同准备舟船到黄河边,军队于是顺利渡河。任瑰劝下韩城县,跟众将士进攻饮马泉,攻破了这里,被授予左光禄大夫,留守永丰粮仓。
高祖即位后,改授任瑰为谷州刺史。王世充多次率众攻打新安,任瑰拒敌打败王世充,因有功最终封为管国公。太宗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任瑰跟从到邙山,派人检查核对水运来提供馈赠。关东刚刚稳定,奉命担当河南道安抚大使。王世充弟弟王世辩为徐州行台尚书令,率领部下到任瑰那里投降。任瑰到了宋州,赶上徐圆朗据守兖州^造**,曹、戴诸州都响应徐圆朗。徐圆朗不久又攻下楚丘,带兵要包围虞城,任瑰派遣崔枢、张公瑾从鄢陵带着各州首领作为人质的儿子一百多人守卫虞城来抗拒反贼。副使柳浚劝谏说:“崔枢与张公瑾都是王世充的手下,再加上各州人质的父兄都反叛了,这一定会出现突变的。”任瑰没有回答。崔枢到后,就分配那些质子,一同与当地人联合防守。反贼不久逐渐靠近了,质子中有叛变的,崔枢借此处死了这一队的队长。城里的人害怕地说:“质子的父亲或兄长全都来做叛贼,叛贼的儿子或弟弟怎么可能防守城池?”崔枢据此允许各队各自处死质子,在营门外挂出头颅示众,派人上报任瑰。任瑰假装发怒说:“派遣质子前去的原因,是想要招抚安慰他们的父兄,因为什么罪而要杀死他们?”汇报的人离去后对副使柳浚说:“本来就知道崔枢会这样处理。已经派当地人杀掉叛贼的质子,怨恨嫌隙已经很大了,我还担心什么呢?”崔枢果然抵住并击退了徐圆朗。此事平定后,任瑰升迁为徐州总管,仍担任大使一职。贞观三年离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盖勋字元固,后汉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亨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脏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有删节)
注①句(gōu)就:羌别种也。②赛硕: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 厚:厚道
B.来杀我 促:赶快
C.勋得其脏千余万 案:报案
D.而欲人之日乎 杜:杜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杀正和以免负      
B.甚亲信
好游者不能穷也信而疑,忠而被谤

C.太子赛硕属望子进为孝廉 
D.污我刀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出,火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盖勋不畏权贵的一组是(???)(3分)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②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③具以事闻,并连党父???????????????④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⑤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⑥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畏惧权贵,想借机会杀害苏正和,便询问盖勋。盖勋没有乘人之危,使苏正和得以免罪。
B.盖勋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率兵救助,却被羌人精锐部队夹击,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持不动。叛将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但遭到拒绝。
C.盖勋刚直不阿,将长安令杨党贪赃枉法的事实全部上报,皇上下诏要将案件追查到底。后来,盖勋还断然拒绝了他人想让尚书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D.盖勋只对董卓行一般礼节,而当时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这样做。因此,盖勋虽然聪明,刚直不屈,但被董卓厌恶,在朝廷不能得志。
小题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3分)
②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A. 厚待;C. 查看;D.封堵。
小题1:其: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第三人称代词,译为“那些”。B.见:表被动,“被”。C.因介词,译为“通过”。D.且:副词,译为“将要”
小题1:①说明盖勋秉性耿直;②说明盖勋视死如归;⑤表现盖勋大义凛然。
小题1:以战马相赠的是句就种羌滇吾,不是叛将。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要根据文意断句。
小题1:①着眼“创、表、尸”,并注意句子通顺②着眼“渔、调、禀”,并注意句子通顺
译文 :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贪污横暴,无所顾忌,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恶。凉州刺史梁鹄害怕贵戚,想杀了苏正和以免掉自己的罪责,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因此报复他。盖勋说:“不行。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于是劝谏梁鹄说:“系食鹰鸢原来是想得到鸷,现在得鸷而烹杀它,那还有什么可用呢!”梁鹄采纳了他的话。苏正和高兴自己免于被杀,跑到盖勋那里感谢他。盖勋不接见,说:“我是为梁使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
当时,叛羌在畜官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盖勋收集败兵百多人为鱼丽之阵。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夹攻,士卒死的很多。盖勋三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的木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放在这里。”句就种羌滇吾,平日受了盖勋的恩情,于是用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便是辜负上天。”盖勋抬起头来骂说:“死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兵你看我,我看你,惊呆了。滇吾跳下马来,要盖勋上马,盖勋不肯上,被贼兵捉了。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凛然。勇冠三军,不敢加害他,送回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表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当时闹饥荒,人互相掠夺食物,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救活饥民一千多人。
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 当时,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胡作非为,盖勋查实杨党贪赃千多万。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上奏了皇上,并且牵涉到杨党的父亲,诏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被皇太子宠爱,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要盖勋推举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答应。有人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宠爱的人,蹇硕又是帝的宠臣,你却违背他们的意愿,俗话说‘三怨成府’,这就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盖勋说“:选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报效国家,不是贤能的人,就是不举,死了也不后悔!”盖勋虽在地方上作官,但有军国密事,灵帝常常下手诏问他。屡加赏赐,很受皇帝亲近信任。
灵帝逝世,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而已,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当时,河南尹朱俊为董卓报告军情。董卓斥责朱俊说:“我百战百胜,一心主事。你不要胡说,将要玷污我的刀了。”盖勋说“:从前武丁那样精明的皇帝,还求别人谏诤,何况像你这样的人,而想堵塞别人的口吗?”董卓说“:我这是开玩笑的。”盖勋说:“没有听说怒骂可以说是开玩笑。”董卓于是向朱俊表示歉意。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但实际上被董卓厌恶,在朝不得志,脊背发毒疮而死。年五十一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开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戚,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 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轶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早,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纪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参考答案:1.C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1.用“/”划分下边句子节奏。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本题解析:
1.注意“临行”和“而”,一个是动词,一个是虚词,均为断句的标志。
  2.关键词:是遗
  3.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母亲,顾念母亲,难能可贵。
【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又精通天文和历法。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了胸怀,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桔的美德。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课外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
即时报 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
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锺,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
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
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
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
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
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
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节选自《三国演义》)
小题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什么?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5分)
小题2:文中袁术与曹操性格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说明,若在此基础上,能够引述《三国演义》中其他章节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可酌情加分。(5分)
小题3:在几位将领都被华雄斩首的危急情势下,关羽毛遂自荐却不被接受,为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文章中心是要表现关羽武艺高强,主要用了衬托手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