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不矜名节??????矜:自夸
B 、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绕
C 、又买居之,为愚泉????居:占有、拥有
D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诚:确实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啐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哈然以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自卫,哓哓然力辩其非书生,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炳:使……光大 ??
B.暴于声音笑貌焉——暴:表露 ??
C.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肖:与……相似 ??
D.于其行,恭述圣训——行:品行????
2.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朕亦一书生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辄哈然以欢——木欣欣以向荣 ??
C.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终之以失所据——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 ??
B.夏进士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跟作者和京师的朋友告别,一番言谈过后,作者和京师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书生,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官吏。 ??
C.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 ??
D.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为 之 而 不 肖 愈 见 其 拙 回 护 其 拙 势 必 书 生 与 俗 吏 两 无 所 据 而 后 已。??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己而讳之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耽误)??????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土地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孝顺父母)???? ?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年成)
3.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夫谁与王敌????????????????????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4、单选题 【书】下列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信)
B.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饮马长城窟行》)(信)
C.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书法)
D.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写)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宽容、容忍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赞扬
D、除子己为郎??????????????????????除:授予官职
9、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11.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4分)
译文:???????????????????????????????????????????????????????????????????????????????????????????????????????????????????????????????????????????????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3分)
译文:????????????????????????????????????????????????????????????????
(3)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3分)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