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2017-01-16 12:39: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小题1:请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分)
小题2:请于颔联或颈联中自选一联分析其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孤独(漂泊无依、辗转流徙)、怀才不遇(沦落天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者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借写“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写自己的怀才不遇。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颔联表现手法:借物抒情(拟人)、渲染(烘托)。颈联表现手法:用典抒情、以虚写实(联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渔 暮
熊召政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困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妖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江南
小舟从江浦中荡出了
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
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
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
船底下,游鱼戏逐的浮萍
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
小题1: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描绘春天的暮色和渔猎的场面的?(2分)
小题2:分析“剪”和“抹”字使用的好处,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的。(3分)
小题3: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主题?为了吟咏这个主题,作者主要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慵困的孤鹭、放倒的青山、斜映的荷影、湖中的皎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把握诗歌以画写意的特征,抓取相关的重要景物。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鉴赏能力。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炼字,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结合“剪”和“抹”字的表达效果,可见出中国古典诗歌用词对这首诗的影响。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诗歌主题思想的能力。结合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把握诗人笔下景物寄寓的思想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小题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将定情信物剪碎反应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题目要求赏析的是一句话中的细节,因而得先读懂该句。此句的意思是:香罗帕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这里的细节有二:一是“剪碎”,一是“浥”。写了这两个细节,感情就表达得更强烈了。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阙情与景关系的不同。词的上片写的是“不堪闻”的鹧鸪叫声,“近黄昏”时的“马嘶人去”,显然是“哀景”,抒的也当然是哀情。词的下片所写景物有:整整斜斜的杨柳、疏疏密密的杏花村,令人销魂的“风月”,这看起来是“乐景”,实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乐衬哀哀更哀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小题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高 , “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张可久
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小题1: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
简要概括。(5分)
小题2: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 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末一组鼎足对跳出眼前风景,直接回顾这一时期“客垂虹”的生活实况。“黄花庭院”见出秋寓的衰飒,“青灯夜雨”点出客夜的惨切,而“白发秋风”,更是添出旅人的病老来了。这三句未言“愁”字,而愁情已透出纸背。作者借景生情、借景述情,表现出老到的功力。描绘了一个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散曲以两句景语领起,以下接连用了三组鼎足对,显得整饬凝练,气象苍古。作者擅长以词法入曲的风格,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高祠下”两句,这两句虽是纯客观的白描,但行人(尤其是客子)到此不会无动于衷,这是必然无疑的。“莼羹”三句是第一组鼎足对。由“故人”三句组成的第二组鼎足对,就从历史走回了现实。末一组鼎足对跳出眼前风景,直接回顾这一时期“客垂虹”的生活实况。作者借景生情、借景述情,表现出老到的功力。这首小曲在艺术上还有个特点,即对仗精工而不露痕迹。如“莼羹”、“渔舟”、“茶灶”中“莼”、“渔(借作“鱼”)”、“茶”都属饮食门,“黄花”、“青灯”、“白发”中“黄”、“青”、“白”都为颜色。鼎足对较诗词的偶对要多出一句对仗,散曲作者是不放过这种逞才机会的。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