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颔联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两联:借景抒情。用日暮、山深、猿啼、清江、静夜、急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小题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6分)“巧”字分别写出了海棠的姿态之巧和颜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反复品读“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找出关键词:轻、红、惜。围绕着题目的要求“巧”,运用联想和想象,对这几个关键词进行仔细琢磨、推敲。如“轻”巧妙的点出了海棠的姿态之轻盈;“红”从颜色上,形象的写出了海棠的娇美;“惜”巧妙的写出了海棠气韵。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意基础上,结合着注释来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写作背景关系着诗人情感的基调。对如何理解诗歌两处“不惜”“果惜”的关系,要从结果上来看,“不惜”的结果是“百种千般好”,“果惜”的结果是“雨洗风摧”,所以,是欲扬先抑的关系。作者通过描写大自然风雨摧花,由此联想到了自己也像海棠花一样,遭受压抑,以这种含蓄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统治者压制迫害人才的不满。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虞美人????????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尊罍(léi),盛酒的器皿。
⑴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对此词人有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⑵ 清代学者谭献评价这首词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请以“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⑴ 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回荡的东风、泛绿的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台城游????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①。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②。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注解:①陈后主沉湎酒色,宫中宴会,令八妇人襞(bì,折纸)彩笺作诗,十客唱和,稍慢则罚酒。②“回首”二句:鸳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盖的鸳鸯瓦;井中蛙,陈亡,后主偕二妃躲入井中,隋军扬言欲下石,后主惊叫,隋军用绳索把他们拉出井外。
小题1:结合词作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5分)
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通过偏安江南的六朝君主奢侈豪华、陈后主亡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需要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要抓住诗歌中一些能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语,进而明确诗人写作的情感基调。如透过本词中的“醉、羡、寒”等词语,便能体会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情绪。这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到规范而全面的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时所了解的具体手法,对诗歌进行赏析。这首词充满着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又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很明显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就可以由此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春寒① ?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