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箨龙和木笔均为初夏常见之物。
(1)本诗在题目中点明“幽居”,但在第二联中又为何渲染“草深无处不鸣蛙”?
(2)诗人在本诗中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1)诗人写处处蛙鸣,似与清幽的氛围相矛盾,其实是以有声衬无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
小题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与屋后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本诗为观雨,第二联和第三联具体写了雨前和雨中,然后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每句都写了什么。其中总说1分,描述每句1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诗手法很多,如寓情于景”“虚实结合”“象征”“联想”“比喻”等,只要选其中两种,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六出玉盘金屈卮①,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②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醵③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卮:酒杯。②水沉:沉香木。③酴醵(tú?mí):花名。
1.这两首诗共同表现了水仙花的哪两个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晶莹澄澈(冰清玉洁),幽香弥漫。
2.同:都运用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宋)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统一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默写(任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小题1: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劝学》)
小题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小题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小题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参考答案:
小题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小题1要注意“臾”的写法;小题2注意“焉”的准确记忆;小题3注意“壑、嫠”的字形;小题4注意“峥嵘”两字的准确记忆。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