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小题1:前两句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今之“柳”扫古之“落花”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远近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在分析时要抓住写景的关键词,然后再仔细体会关键词并进行联想,把联想到的写出来就可以。如前两句的关键词分别是“归云”“江涵星影”;“绕”“眠”。仔细分析可知,云在天空,星星的影子在江面,所以特点是远近结合,能给人立体美感。而一个绕字,表明写的是动景,即舟之动;眠表明安闲静谧,为静景。故为动静结合。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同时要理解题目中的“意蕴”大概意思,才能正确的组织答案。题中的“意蕴”可以理解为深意和内涵。借助于注释②可大体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及用意。今之“柳”扫古之“落花”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为历史的见证人的形象,借吴王的荒淫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警醒统治者盛衰更替无常。讽谏当今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经·风雨》,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己。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 ②夷:通“怡”,喜悦。 ③胶胶:鸡叫声。 ④瘳(chōu):病愈。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2)诗人在三章中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赋、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
本题解析:1 这首诗写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在一个风雨大作、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围除听见鸡叫声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凉。可怕的寂静使她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谁能想到就在这当儿,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愈,高兴得叫她没法说。诗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使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无名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
2 这是一首情景描述诗,在一个风雨漂摇,天气很不好的日子,一个人的心情是不太好的,尤其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看花应不如看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
答:????????????????????????????????
参考答案:(1)不因春天的消逝而惋惜、懊丧,相反更觉得喜爱。(4分)<
本题解析:(1)写出情感来,一定要结合诗句(4分)
(2)明确表达方式(1分)结合人生体验写出哲理来。(3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溶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2)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小题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3分)
小题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句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要指出哪儿是抑,哪儿是扬。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炼字题解题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