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6 12:50: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小题1:前两句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今之“柳”扫古之“落花”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远近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在分析时要抓住写景的关键词,然后再仔细体会关键词并进行联想,把联想到的写出来就可以。如前两句的关键词分别是“归云”“江涵星影”;“绕”“眠”。仔细分析可知,云在天空,星星的影子在江面,所以特点是远近结合,能给人立体美感。而一个绕字,表明写的是动景,即舟之动;眠表明安闲静谧,为静景。故为动静结合。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同时要理解题目中的“意蕴”大概意思,才能正确的组织答案。题中的“意蕴”可以理解为深意和内涵。借助于注释②可大体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及用意。今之“柳”扫古之“落花”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为历史的见证人的形象,借吴王的荒淫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警醒统治者盛衰更替无常。讽谏当今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经·风雨》,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己。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 ②夷:通“怡”,喜悦。 ③胶胶:鸡叫声。 ④瘳(chōu):病愈。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2)诗人在三章中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赋、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


本题解析:1 这首诗写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在一个风雨大作、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围除听见鸡叫声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凉。可怕的寂静使她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谁能想到就在这当儿,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愈,高兴得叫她没法说。诗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使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无名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
2 这是一首情景描述诗,在一个风雨漂摇,天气很不好的日子,一个人的心情是不太好的,尤其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看花应不如看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
答:????????????????????????????????


参考答案:(1)不因春天的消逝而惋惜、懊丧,相反更觉得喜爱。(4分)<


本题解析:(1)写出情感来,一定要结合诗句(4分)
(2)明确表达方式(1分)结合人生体验写出哲理来。(3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溶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2)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小题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3分)
小题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句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要指出哪儿是抑,哪儿是扬。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炼字题解题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