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的是???????。(1分)
(2)“夫子不答”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1)南宫适(1分)(2)(1)因为孔子已经知道南宫适的见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C、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D
4.(1)一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说剑
庄??子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豁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嗔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日夜相击于前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②甚矣,汝之不惠
C.①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①太子乃与见王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谠,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子休,就舍待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D
4.B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一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内:接纳。
C.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遇:接见。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①良乃人,具告沛公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伯“守义误事”的一项是( )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在项羽营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与身在刘邦营中的张良关系密切,预示了这场阴谋的破产。
B.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在得到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要把事情告诉刘邦。
C.面对危险的局势,刘邦虽然表现出吃惊的样子,但仍然谦虚地一再询问“为之奈何”,故作镇静。
D.项伯因一个朋友的安危,置大局于不顾,随便把军事机密泄露给对方,可见是一愚鲁误事之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D
4.C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