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①。
注:①渔阳,征戍之地
小题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2分)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在这种场合提及柳树,的确耐人寻味。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这同样是实中见虚的写法。句中“陌上桑”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一日《艳歌罗敷行》。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中说:“《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诗人在此除了实写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提笼忘采叶”,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这是一尊多么纯洁美丽的雕像!《诗经·卷耳》有句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上古时代的女子因怀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妇人因思亲而顾不上采桑叶。这其间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们的感情特征竟是这样惊人的相似。第四句“昨夜梦渔阳”补出“忘采叶”的真正原因,同时也点明了本诗的主题。“渔阳”是征戍之地,是亲人所去之地。关河万里,只有梦中才能前往。昨夜梦中相见,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萦绕在脑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难怪主人公要“提笼忘采叶”了。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小题1】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4分)
【小题2】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
起句从听觉(1分)形象写起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首句“数里闻寒”是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来写。诗人经过山村,几里之外,就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这里,“寒”字用得很妙,不仅表明了山泉水的寒冷,更主要的是自己行走在山间的感受。接着写道:“山家少四邻。”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村人家稀稀落落的。这里,诗人用了“少”字,说明了山村人家少,也照应了“寒”——冷清和寂静。就如王维所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以及“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一样。这样,诗人由听觉出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注:乾元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对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雁引愁心
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3)诗人在首联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的形象。第二联中用?????????和???????????两个词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4分)
(4)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⑴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歌的前两句用了________手法,写“雨前”见到花蕊的情景和“雨后”花朵全部凋落的情景,吐露出一片懊丧、怅惘的惜春之情。
2、诗歌后两句描写了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富有________的雨后春色图。
参考答案:1、对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幕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这两首诗写景的顺序和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都绘出了春天美妙的画面,但写景的顺序和角度不同:吴诗先从视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