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小题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2分)
小题2: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托物言志(1分)②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此手法是托物言志,借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
小题1:竹子表明廉洁爱民,不畏权势,追求1分,分析1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捐躯赴国难,??????????????????。(曹植《白马篇》)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
(4)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参考答案:
(1)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激扬文学?(2)视死忽如归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 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 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小题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4分)
小题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李益诗主要是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的情感要注意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然后看为表达情感所选用的方式,第一首“郎从何处归”,第二首“二女”“三闾”等的感叹。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起兴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联手法多样,结合语境具体解释。此题主要是起兴,答题时要解释清楚有何而起,表达什么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闺思二首
张仲素
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悉听寒螀①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②。
其二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③外又移军。
【注】①螀:蝉的一种???②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
③居延城:地名,在今新疆境内,一讲在今甘肃张掖。
小题1:这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5分)
???????????????????????????????????????????????????????????????????????
小题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两首诗的主旨是相同的,但这道题有5分,答案不能太简单了,要结合两首诗的不同内容来分析。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鉴赏写作特点或艺术手法。要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如都写了景,通过写景来抒情;都叙了事,尽管所叙之事有不同;都是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一是梦醒之后,一是欲寄征衣问消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赞扬了友人????????、?????????的品格。(2分)
小题2:你认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淡泊、坚贞(借古井的波澜不惊,竹节的有气节、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鉴赏。抓住“无波”“有节”加以体会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先概括情感,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分析。选择观点以第一种观点为最宜,既有积极因素,又符合苏轼词风及人格,还吻合整首词的意境。分析时可结合具体词句,如“依然一笑”“真古井“”是秋筠“”不用翠眉颦“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