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6 13:41: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注:①洽闻:见多识广。②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③郑声: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④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清行称/致:得到
B.于是召谭议郎、给事中/拜:拜见
C.不与席而之曰/让:责备
D.而今数郑声/进:演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弘闻之不,悔于荐举
B.吾所以荐子者
C.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后不复令谭给事中/言既矣,至于暴矣
B.谭顿首辞谢,良久遣之/度我至军中,公
C.望能忠正导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自戒
D.弘闻不悦/师道不传久矣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
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
④谭见弘,失其常度
⑤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面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B.桓谭受到宋弘的责备后,在朝廷宴会上,当光武帝命他鼓琴时,他见到宋弘而“失其常度”,说明桓谭仍有羞耻之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C.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D.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的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答案:1.B
2.A
3.B
4.C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句中所说“王杨卢络”指的是“初唐四杰”,“王”即王勃,他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对薄松龄所作《聊斋志异》的高度评价。《聊斋志异》是一部笔记体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薄松龄的号。
③“明清传奇”是明清时期的戏曲,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可不必一人独唱,也不局限于用一个宫调曲牌,押韵也不限于单一。
④元杂剧的剧本都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
⑤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主要作品除了话剧《茶馆》外,还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⑥曹禺是中国著名戏剧家。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四折一楔”构成,但并非都是这样;《龙须沟》是戏剧。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古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既窈窕以寻壑
C.善万物之得时
D.将有事于西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摇尾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奉厚无劳
C.盖文王拘演《周易》
D.吾尝终日思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其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所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以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③,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②外姑:岳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夫人有鉴:明察
B.韦乃告辞东游:外出求学,求官
C.韦皋将军乃:表判断,是
D.因而疏见:被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B.妻罄妆奁赠送
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
D.过于布素之时
过着与布衣之时一样的朴素生活??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小题4:结合本文,概括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4分)
小题5:“苗夫人识佳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或阅读经
历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鉴:名词,识别力
小题2:
试题分析:应为“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
小题3:
试题分析:他不是一并送还了张家的礼物,而是每到一个驿站送还一批礼物。
小题4:
试题分析:由原文“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即可归纳概括出来。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可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如韦皋自身的努力、有骨气;从苗夫人的慧眼识珠;从韦皋妻子的贤惠;张延赏的目光短浅等。
参考译文:
张延赏是蒲州人,连续做了几朝的官。他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客人,想要从客人中挑选一个女婿,可是没有他满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晋卿的女儿。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选了秀才韦皋,她说:“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韦皋。
过了二三年,因为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很后悔,以至于对他无礼。慢慢地,家中的奴婢们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对韦皋一直很好。因为人们轻视他,他的愁闷之情无法抑制。妻子张氏哭着说:“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大好年华,怎么能够虚度?”韦皋于是向张延赏家里的人告辞,独自向东游学求官。妻子张氏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张延赏对于他的出走很高兴,送给他用七头驴所驮的物品。每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头驴驮着物品返回家中。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韦皋所带的东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以及一些书籍。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后来韦皋执掌陇右军事。恰逢德宗皇帝巡视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劳持节镇守西川,来接替张延赏。于是韦皋改了姓名,把“韦”改作“韩”,把“皋”改作“翱”,左右之人没有人敢说这件事的。他到了天回驿站,距离西川府城还有三十里,有人特意报告张延赏说:“替换你的,是将军韦皋,而不是韩翱。”苗夫人说:“如果是韦皋,必然是女婿韦郎。”张延赏笑着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个韦皋早已经死在沟谷里了,怎么会来继承我的位置?女人说的话,不值一提。”苗夫人又说:“韦皋之前虽然贫贱,但是英雄气概冲天。当时同你说话,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奉承话,因而被你疏远。成事立功,必然是他。”
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说的没错。张延赏忧虑不已,不敢抬头观看,他说:“我不会识人。”说完从城西门走了。凡是当初对韦皋无礼的奴婢,都面有惭色。只有苗夫人无愧于韦皋,真是有远见呀!韦皋对待岳母,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从此全国当官有钱的人家,不敢轻视贫贱女婿。郭氏作了一首诗说:“孔子从周又适秦,古来圣贤出风尘,可笑当日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