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3:45: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 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其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此亭建在 “周瑜点将台”故址,自居易被贬江州时,常在此饮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5分)
中评社华盛顿6月18日电?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东时间18日下午4点57分以口头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为“1882年排华法案”表达歉意的决议案,连同去年10月6日率先在参议院过关的排华致歉案,美国国会终于在联邦层面正式承认排斥华人的不光彩历史,并对受害者表达歉意。
去年5月26日牵头提出该决议案的美国国会唯一华裔众议员赵美心指出,今天众议院做出载入史册的决定,使国会两院在官方层面正式承认那个针对中国移民的法律是丑恶的,与美国精神不相符。这对美国华人社区来说是罕见的历史时刻。她对推动此案过关的50名联署众议员和众多华人的参与表示感谢。


参考答案:美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排华致歉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新闻标题其实就是概括新闻的最主要内容,使之醒目并且让人一目了然。所以要答出要点,其中美国会众议院、通过、排华致歉案是关键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从修辞的角度来审视,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A.人们会突然感觉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
B.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
C.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D.背负着美术作品命运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对这些比喻、赞颂来说,却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讥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对长句中所包孕的修辞格的思辨能力——例句与B、C、D中均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而A中用的是比拟)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民网旧金山4月17日电 路透社报道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调查人员已经从爆炸案发生前的一段监控录像中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中国国防部在白皮书中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D.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要尽力降低日常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B项“由于……,使得……”,主语残缺。C项“坚持”的宾语残缺。D项“是”字的主宾搭配不当,在“排放量”后加“的生活方式”;另外,在“有利于”前加“这种生活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答..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