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一)
2017-01-16 13:51: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注释】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韐(ɡé),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图自安,此情实也。”密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知越州,鉴湖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①取偿,民告病,韐请蠲②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酌卮酒缢。
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毅然不可回夺。
(选自《宋史》卷446,有删改)
【注】①邻伍:邻居。②蠲(juān):免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密以闻,诏许之疏:奏章
B.涸以为田,至六倍衍:扩展

C.官吏悉遁,或舟请行具:准备
D.且阴城守以待变治:整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款附图自安复守真定
B.吾汝请鉴湖民侵耕
C.韐请蠲之酌卮酒
D.主辱臣死至临大事毅然不可回夺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耠“毅然不可回夺”的一组是 ??????????????(3分)
①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②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③不为动,益厉战守备??④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⑥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服从,西边得以安定。
B.刘韐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
C.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
D.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他宁死不从,最终自缢而死。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3分)
(2)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4分)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3分)



3、单选题  下列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廷不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A.宁可急相弃邪?
B.当捐身报国恩。

C.人皆不能知卿,卿但知经术。
D.其女疾,两目皆盲。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慷慨好论兵事。顺治二年,师①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合谋奉鲁王以海。煌言迎于天台,授行人。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入典制诰,出领军旅。
  三年,师溃。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四年,集义旅屯上虞平冈。诸山寨多出劫掠,独煌言与王翊履亩劝输,戢所部毋扰民。八年,闻父讣,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俄,师破舟山,乃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成功用唐王隆武号,事鲁王但月上豚、米。煌言尝谓成功曰:“招讨②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③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仆于将略原非所长,祗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来书温慎,故报数行。若斩使焚书,适足见吾意之不广,亦所不为也。”煌言所过,秋毫无犯,经郡县,入谒孔子庙,坐明伦堂④,进长吏,考察黜陟,略如巡按行部故事,远近响应。?
  浙江总督赵廷臣复招煌言,煌言书谢之。煌言孤军势日促,或议入。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廷臣与提督张杰谋致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之。煌言至杭州,廷臣宾礼之。九月乙未,死于弼教坊,举目望吴山,叹曰:“好山色!”赋绝命词,坐而受刃。谥忠烈。(节选自《清史稿·张煌言传》)
【注】①师,指清军。②招讨,指郑成功。③侍郎,指张煌言。④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的正殿,是读书、讲学、研究之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石浦。????次:驻扎 ??
B、入制诰,出领军旅。????????????典:主管,制定???????? ??
C、事鲁王但月豚、米。????????????上:提供
D、赋绝命词,而受刃。????????????坐:因犯……罪或错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张煌言“忠烈”的一组是(???)???
①慷慨好论兵事????????????????????
②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 ??
③侍郎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
④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 ?
⑤煌言所过,秋毫无犯??????????????
⑥赋绝命词,坐而受刃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煌言志向远大,好谈兵。顺治二年,清军平定了江宁,张煌言与同乡钱肃乐等人一块谋划尊奉鲁王监国,并亲自到天台迎接鲁王,被授予“行人”的职务。 ??
B、顺治四年,张煌言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拒守。当时,有许多驻军出去抢劫掠夺,只有他和王翊到田地里鼓励百姓交纳赋税,安抚部下不要侵扰百姓。
C、顺治八年,清军浙江提督田雄写信让张煌言投降,张煌言打退了他。顺治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又写信招降张煌言,被他回信拒绝了。
D、由于鲁王逝世,张煌言是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一年之后,他就解散了义军人马。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张煌言对鲁王非常效忠,他抗清事业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也是来自于鲁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安禄山,未有闻。与朱泚同里闬,少相狎近。此为幽州节度使,奏署幕府。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内外爱附。泚多所叩咨,数遣至京师。当是时,幽州兵最强,财雄,士骄悍,日思吞并,不知有上下礼法。廷玉间语论曰:“古未有不臣而能推福及子孙者。公南联赵、魏,北奚虏,兵多地险,然非永安计,一日起、魏反噬,公乃沸鼎鱼耳。不如奉天子,划多难,可勒勋鼎彝,若何?”泚善之,廷玉阴欲耗其力,则讽论出金币礼士,又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因劝泚入朝,泚将听,诸校怒,缚廷玉辱之,廷玉无挠辞,泚不忍杀,囚岁余出之,谓曰:“而亦悔乎?”廷玉曰:“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复絷满岁,问曰:“能省过否?不尔,且死。”对曰:“不杀我,公得名。杀我,吾得名。”泚不能屈,待如初。又有朱体微者,亦泚腹心。廷玉有建白,体微辄左右之,故泚愈信,桀傲稍革。廷玉遂蒇(chǎn,完成)朝事。而泚内畏弟滔逼己,滔亦劝泚入朝,乃以军属滔。廷玉、体微共白泚:“公入朝为功臣首,后务至重,须诚信者乃可付。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泚不听。二人随泚到朝,德宗为太子时,知廷玉名,及见,礼眷殊渥(wò优厚)。滔有请于泚,或不顺,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滔已破田悦,寝傲肆自用。左右有恶廷玉者,妄云:“素毁滔,欲四分燕,廷玉倡之,体微和之。”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泚书云云。泚恚滔夺其军,不从。会滔以幽州叛,帝示滔表,而论亦白发其书,乃归罪于二人,贬廷玉、体微以慰滔。滔使谍伺诸朝,曰:“上若不杀廷玉,当谪去,得东出洛,我且缚至麾下支解之。”将行,帝劳廷玉曰:“尔始行,为国受屈,岁中当还。”廷玉至蓝田驿,人曰左巡使郑詹:“商於道险,不可往。”詹追使趋潼关。廷玉告子曰:“我为天子不血刃下幽十一城,欲裂其壤,使不得桀,而败于将成,天助逆邪?今吏使我出东都,此殆滔计,吾不可以辱国。”比至灵宝,自投于河。
(节选自《新唐书?蔡廷玉传》)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
译文:
(2)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
译文:
(3)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此书云云。
译文: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