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汗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扬帆。②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剌史桓伊曾在庐山为他建造禅寺,名“东林精舍”
小题1: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小题2: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或“衬托”)手法。(1分)诗人航行江中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名山都未逢”在诗人显然是铺垫,揣摩“泊舟汗阳郭,始见香炉峰”很容易能想能衬托或对比这两种手法。类似题目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小题2:
试题分析:品读“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可品味出对隐逸生活的象往之情,品味“日暮空闻钟”一句中的“空”字可品味出不见高人的怅惘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此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简要概括并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诗后两句有什么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幽静清冷的小屋秋月图。景物描写渲染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别
左 纬
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雪 漫天。
客情唯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
小题1:第二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答:?????????????????????????????????????????????????????????????????????????
??????????????????????????????????????????????????????????????????????????????
小题2:结句“宿处先寻无杜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的第二句写了杨花飘飞的景色(1分),用了拟
本题解析:略
小题1:
小题2: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小题1: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又是怎样描摹这幅画面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感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重点是作者产生情感的原因,结合此诗的题目可知此诗的抒情方式“怀古伤今”应该是见到古迹的感慨,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尽悄然”“昔人遗迹”“笙歌罢吹”“台榭荒凉”等词语概括诗歌的内容。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画面意境概括和写景手法的题目,意境由“蝉”“雁”“秋”“雨漫天”等词语可以知道是凄凉冷寂的画面,手法主要从顺序、着眼点、手法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完成下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指安徽省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环滁皆山也”,这里的“滁”即滁州。
B.“独怜”句中的“怜”是可惜、可怜的意思,“涧边”就是河边、水边的意思。
C.“上有”句中的“深”,有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之意,写出了画意般的深邃。
D.“野渡”句中的“野渡”说的是野外的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称“津”,成语“无人问津”之“津”即是此意。
2.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