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4:03: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下联示例: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横批示例:振兴中华


本题解析:对联是2004年备受欢迎的题目。对联的种类较多,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意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的书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不过二十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①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②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③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④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⑤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⑥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参考答案:②①⑤④③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刘勰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_______________,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
①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
②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
③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④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小题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榆柳荫后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小题2: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玉户帘中卷不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小题4:庄生晓梦闻蝴蝶,????。(李商隐《锦瑟》)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答案:
小题1:吾尝跂而望矣??桃李罗堂前?
小题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跂、察、砧、拂、莺。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