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谆谆然命之乎??????????????????命:命令
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示:显示
C.践天子位焉????????????????????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受:接受
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A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此之谓也
B?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C?谆谆然命之乎????????????????????夫然后之中国
D?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母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度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袁,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按时事而末厦鄙数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粱、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节选自《魏书·胡叟传》)
[注]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贱侮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抄有屈焉——屈:屈辱。
B.鸠率僧旅——鸠:聚合。
C.将加大辟大——辟:死刑。
D.遗其珍物——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倚歌而和之
C.遂得免焉——风雨兴焉
D.复还于蜀——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 而 末 及 鄙 黩 人 皆 奇 其 才 畏 其 笔
5.把文中加粗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人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志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痰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得无情哉? ”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注: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③浃和:和睦。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移刺袁州/刺:担任刺史。?
B.窃寄目偿所愿焉/偿:满足。?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造:制造。?
D.词列三王之次/次:次序、行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B.窃寄目偿所愿焉/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C.以言事斥守揭阳/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乃不辞而承公命/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作者没有游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 )???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②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
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
⑥窃喜载名其上 ??
A.?①②③
B.①③⑤ ??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既抒写自己的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
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政绩不经意中叙人。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加粗的句子用斜线/断句。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盘盘焉,困困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夫战,勇气也
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商隐传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①,楚又奏为集贤校理。
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②,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
归穷于宰相绚③,绚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绝殊不展分。重阳日,因诣厅事,留题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云:“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绚见之恻然,乃补太学博士。
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
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选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
[注释]①拔萃: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②李德裕党:“牛李党争”是中唐以后一段时期宫中的宗派斗争,牛党主要成员有牛僧儒、令狐绚等,李党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领。③宰相绚:即令狐绚,令狐楚之子。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A.高锴知贡举——知:主持。
B.从小人之辟——辟:邪僻。
C.士流嗤谪商隐——谪:谴责。
D.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属缀:写文章。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为(???? )
A.①授以文法②以子妻之
B.①遇之甚厚②共排摈之
C.①遂擢进士②遂以“白老”名之
D.①乃补太学博士②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李商隐才能的一组是(???? )
①令狐楚奇其才
②奖誉甚力
③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
④楚又奏为集贤校理
⑤人谓其横绝前后
⑥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 )
A.李商隐被选拔为进士,与令狐楚对他在主考官面前的极力赞赏是分不开的。后来令狐楚又奏请让李商隐任集贤校理。可见令狐楚十分赏识李商隐。
B.令狐绚为牛僧儒派成员,王茂元为李德裕派成员。牛、李斗争十分激烈。后来李商隐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这样自然也就为令狐绚所憎恨。
C.为了让宰相令狐绚谅解自己,李商隐发挥了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长处,这就是用诗歌来做令狐绚的思想工作,结果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D.作为官员的李商隐,他刚直廉洁,遗憾的是由于官场险恶,他一时不慎站错了队,这样,纵使他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做出让人认可的政绩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