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
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
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请你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的情境,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6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作者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情境: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京口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小题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盛赞宋武帝北伐的是哪两句?(2分)
小题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小题3: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小题2:描绘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小题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形象题,其解题思路是先描述景象,再分析意境特点。
小题3:
试题分析:
赏析诗句要抓住其表现手法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东马塍①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
【小题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暗”字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暗”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暗”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暗”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水护田,自然将水人格化了,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然后根据句意及渲染的氛围,来体会诗人内心的喜悦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
读下面这首宋词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
,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此词是其辞官归隐途经岳阳楼时所作。②沉累:亦作“湘累”,指沉江的屈原。累,无罪被迫而死的人。
小题1:上片以“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作结,有何作用?(4分)
??????????????????????????????????????????????????????????????????????????????
??????????????????????????????????????????????????????????????????????????????
小题2:简析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这二句,一方面刻画出词人从傍晚到月夜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这句虽然写声音,但是读者却可以看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梧桐是高树,一个“梳”字,说明梧桐上很少叶子,稀稀疏疏,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
B.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后两句中“自”,“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D.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赫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中,是和“清”不相容的,但是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正是为“清”无须籍“贵”作反铺垫。
参考答案:
1.D
2.A
本题解析:1.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
2.“梳”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