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小题1:请说说本诗第一句中 “弄”字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描摹出春山的美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弄”字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山光物态”在春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 .在送别诗中,诗人常常通过写离别之景来寄寓自己的离别之情。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是全篇之诗眼,请问:诗人之“悲”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衰草遍”暗写寒风劲吹,渲染一种浓郁的荒凉萧索的气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请赏析颔联与颈联在写景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写景的含意是什么?请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写一路所见,是近景。意境高古、清幽(或“幽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向题。(8分)
效古(其一)①
江淹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
戾戾②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③。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注:①《效古》:也作《效古五首》,这是第一首。《梁书》记载:建平王景素欲谋反,“淹每从容谏…,景素不纳”,“景素与心腹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②戾戾;风声。③相寻:频仍。
小题1: “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信鸟惊东林”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岁暮(深秋、初冬)的早晨风急、月暗、孤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意境和诗歌的作用的组合题目,意境类题目的答题方式是先描述诗歌的主要意象,然后总结意境特征,最后点明表达的情感,难点是意境的类型和诗人的情感。作用题目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眼回答。先看情感,结合注释①和诗中的关键词语“忧慨”可以看出主要是一种忧愁和感慨之情,结合诗中的“风急”“月阴”“孤云”“宿鸟”可以看出是一种“凄凉”“肃杀”之情,答题方式是描述意象,概括意境特征,明确情感。再看作用,主要是结构上的和上下文的关系,和上联是呼应,和下联是铺垫,因为上下联都是明确点明情感,而本联是景物描写。综合上述内容整理后可以得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情感在上题已经分析出“忧思”,再结合尾句“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可以看出是要坚守自己的节操。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燕子矶①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①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