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2017-01-16 14:17: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飗(s ōu li ú):形容风势劲疾。
(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玄蝉②对比,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②尝面收新茧。
注释:①夷犹:迟缓。②看看:即将。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题解析:这首写苏州附近田园风光的词是作者退居江湖期间作的。此词当是作者退居石湖期间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田园风光。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池涨一篙深。”“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涨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的色调。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山寺夜起  
(清)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2013·江苏扬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 吕本中在宋高宗时做过中书舍人,因主张政治清明,收复失地,得罪秦桧被免职,这首词就是他被免职后在流徙途中写成的。
小题1:请赏析本词上片开头两句中“侵”和“度”这两个动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上片“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和下片“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赏析词的最后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前者写斜月照射下的驿路被行旅者侵扰,后者是写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中的炼字。首先,用自己的语言对该字进行解读,“侵”写斜月照射下的驿路被行旅者侵扰,“度”写溪桥上的晓霜被行旅者踏破。然后,指出所描写的匆忙奔波的人物的形象特点。
试题分析:
小题2: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上片“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是描写景色,下片“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是抒发情感。
试题分析: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本词的写作背景中可以看出吕本中被免职后又被流放。“只言”和“不道”形成对比,虽然江左风光好,但是难免思归中原的凄凉之情。既说明了原因,又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和刚正品格。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