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2017-01-16 14:17: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小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晓连江风雨”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6分)
小题2: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意象概括的题目,首先对诗歌进行描述,然后概括景物特征,语基的作用要结合诗歌的开头,开头主要是奠定情感基调和为下文做铺垫。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的情感的题目,诗歌的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的词语进行探究,从诗歌的尾句“况半世、飘然羁旅”可以看出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少年游·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从上阙看,“啼鸟两三声”一句运用_________的手法,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很好地表现了词题中的“早行”。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闹衬静(如答“以动衬静”、“反衬”也可) 清幽静谧(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
【小题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第三步体会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此地空余黄鹤楼 ”中一个“空”字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是空间上的空荡荡。诗人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空”是“千载”如此,强调的是时间上的。诗人登上古楼,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梅 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


本题解析:王安石是将《古乐府》的诗意倒转,构思更为巧妙,语言更为工整。有继承也有创新。古乐府中只是注重梅的外在形象,而王诗中则是注重于梅的内在品质 。因而绝不是抄袭。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宋]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