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6 14:47: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春风野草花。
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一个翠字,把新苗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草根肥水,让人察觉倒了伯伯的生机,更何况一个噪字,更甚一个新字,诗人实在是叹服于这勃勃生机间。蝴蝶给人无忧无虑之感,烂醉,当然不是说诗人是酒鬼,而是一种心理感受,就两字:美哉~~愚以为,东风野草花实在很美,全盘托出了春的意象。感受全诗,诗人华丽的意象搭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和悠然沉醉的心态。
【小题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你简析依据。(3分)
【小题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春季。(1分)“东风”习惯上指春风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判断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需要从文中找出体现季节的词语或句子,根据“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等可以概括出这是春季的标志,由此推断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分析第三句中“羡”字,首先,要解释“羡”字的本义,领悟本字表现的诗人的情怀,同时,分析其写法从诗句的内容和手法上加以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赛龙舟,荡秋千,踏青;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气氛。(意对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两题。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中“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答:?????????????????????????????????????????????????????????????


参考答案:一是说,这张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


本题解析: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明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一是指,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它给人的美感是长久的。第二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他欣赏的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的生命活力,是叶的本质美。“看叶”, 绿影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这是一种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不慕繁华、自甘淡泊,这是成熟的人生思考。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的“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芰荷”“芙蓉”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悔:后悔;“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悔”是反悔。不矛盾,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