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甄彬得金奉还西库
齐有甄(zhēn)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④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⑤不记录。檀越⑥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⑦也。”辄以金之半仰酬⑧,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令⑨,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选自宋·庞元英《谈薮》)
【注释】
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质:抵押。⑤遽(jù):匆忙。⑥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⑦未之有:未有之。⑧酬:答谢。⑨为郫令:担任郫县的县令。郫(pí):县名,在四川省。⑩太祖:指齐太祖萧道成。
小题1:与“近有人以金质钱”中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委质于狄之鼓
B.黒质而白章
C.必以长安君为质
D.质明,避哨竹林中
E.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小题2:参照“上诫以廉慎”的结构,“以手巾裹之”可以改为“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2)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
小题4:解释下面各句中“拾遗”的意义。
(1)期年之后,道不拾遗
(2)取楚若拾遗
(3)《本草纲目拾遗》
(4)杜拾遗杜工部
小题5:从“慎独”的角度评价齐甄彬得品质。
3、阅读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释: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后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太宗伐晋 从:跟随
B.至栾城崩 崩:指古代帝王死
C.翰数之曰 数:屡次
D.不可专杀 专:专擅,独断独行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①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①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C.①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①宜以中国人治之。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 [???? ] ①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以是亡耳。”
④入汴,诸将……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虽得之亦将失之。”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辽太宗非常器重张砺,当辽太宗了解了他想逃回后唐的原因后,杖罚高彦英并向张砺道歉。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曾上奏辽太宗让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谏。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在恒州时,仇家萧翰想杀他,而麻答却要保护张砺。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小题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剑,为任侠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
B.子,谪仙人也谪仙:隐居的仙人
C.益骜放不自修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D.有诏长流夜郎长流:长期流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召入,而白己醉吾尝终日而思矣
D.传正嘉叹,免其夫徭役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白“骜放不自修”的一组是
A.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醉,使高力士脱靴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C.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D.召人,而白已醉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长庚星,长庚星又叫太白星,于是就取名叫李白。
B.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喜欢击剑,还经常帮助别人,对财物看得很轻。
C.皇上在沉香事观景,心有所感,召李白来作歌词,然李白已醉,酒稍醒,提笔作词,辞藻绮丽,一气呵成。
D.安禄山反叛时,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李璘兵败,李白就被判流放夜郎,后遇大赦,回到寻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译文:??????????????????????????????????????????????
②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译文:??????????????????????????????????????????????
③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