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10分)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柳宗元,中唐诗人,曾参加王叔文改革运动,失败后贬于永洲,政坛巨变,环境恶劣,时人多易帜,柳不易其志。
小题1:这首诗描绘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诗中的“蓑笠翁”这一形象具有什么特证?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小题2:诗人在表现这一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空旷、静寂、寒冷(2分)孤傲、清高、不屈服于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回答时关键词必有寒冷,必须突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人物特征。结合诗人经历背景,概括出诗歌塑造形象的作用:借这一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不屈服的节操。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把握。抓住关键词,可以发现作者以雪大天寒来反衬出老翁的不畏严寒;以雪来烘托老翁的清高;以“鸟飞绝”和“人踪灭”来衬其孤独。衬托手法运用纯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别紫云
陈维崧(淸)
二度牵衣送我行,并州才唱泪纵横。
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
(1)首句有一细节特别有表现力,请简析之。(2分)
答:???????????????????????????????????????????????????????????????????
(2)古代诗话中有一种说法叫“无理而妙”,意思是无理之语,实则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真挚的情感。请谈谈“无理而妙”在本诗中的运用。(4分)
答:????????????????????????????????????????????????????????????????????
参考答案:(1)牵衣???两人感情之深(或依恋之深)
(2)最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幽居初夏①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小题1】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在内容上:以“湖山胜处”“槐柳阴”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诗,完成1-2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是一首______诗(体裁),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看,这首诗前两联侧重写______,后两联侧重写_______。
参考答案:1.七律 杜甫 唐
2.秋景 悲情(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也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1)夏日大雨将至,石榴花未开全,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