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8 00:23: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
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首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则无以变风。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
武德八年,突厥寇太原,时诸将多败,独靖以完军归。太宗践阼,突厥部种离畔,帝方图进取,靖率劲骑三千由马邑趋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曰:“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于是帐部数恐。靖纵谍者离其腹心,夜袭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碛口。帝曰:“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欲成公美,为一代法,不可不听。”
顷之,吐谷浑寇边。帝谓侍臣曰:“靖能复起为帅乎?”靖往见房玄龄,曰:“吾虽老,尚堪一行。”帝喜,以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非川。诸将议,春草未芽,马弱不可战。靖决策深入,遂逾积石山。大战数十,多所杀获,残其国,国人多降,吐谷浑伏允愁蹙自经死。靖更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
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部种离畔:通“叛”,反叛
B.足吾渭水之耻矣澡:雪洗
C.犹于进力:尽力
D.军伏俟城次:行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靖是“王佐才”的一组是(???)
①要当以功名取富贵???????②分道招慰
③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④独靖以完军归
⑤蹀血虏庭,遂取定襄?????⑥以沈厚称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通晓书史,治军有方。平定萧铣后,大军入城,秋毫无犯。岭南平定,他率兵南巡,宣扬天子的恩德,远近百姓欢悦诚服。
B.李靖长于谋略,骁勇善战。独率三千劲骑奇袭突厥,使颉利可汗以为举国来犯。李靖施反间计,破定襄,颉利可汗逃入碛口。
C.李靖敏行讷言,颇知进退。皇帝派他巡察风俗,他因脚生病恳求退休。皇帝赞誉他识大体,为了成就一代美谈,没有答应他。
D.李靖心系国家,壮心不已。吐谷浑侵扰边境,他老年复出,率军西征,力排众议,深入敌国。经过数十场大战,击溃了吐谷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
(2)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次:驻扎。
小题1:①是指李静未做官前说的话。⑥是指其不善言谈,性情沉稳。
小题1:答应了他。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以译为凭借,但可意译为率领。卒最终,尚译为尚且,竹帛代指史册。(2)往指过去。尺寸借指功劳小。诚译为如果,瘳译为痊愈。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腰多白金。吾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注)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魏叔子文钞》)
注释:觱篥:bìlì,古代一种管乐器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尝与宋将军过:拜访。
B.其乡及姓字扣:通“叩”,问。
C.将军留之强:尽力。
D.宋将军自负故:因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人其雄健,呼宋将军云斧斤时入山林
B.吾将军俱不敢问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腰多白金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久居,祸及汝不出,火
小题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B.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C.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D.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4分)
(2)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4分)
(3)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故:本来。
小题2:
试题分析:以:因为/按照。B.与:和。C.而:表转折,但是。D.且:将要。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一些关键字,如“吾”“且”。
小题4: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与”: 介词,跟; “类”:像; “扣”:问。(2) “以为”:认为 ;“然”:然而,可是 ;“去”: 走,离开 (3)“奋”:使劲“许”: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栗”:战栗,发抖。
【参考译文】
大铁椎,不知是从甚麼地方来的人。北平人陈子灿到河南去探望兄长,在宋将军家裏和他相逢遇。宋氏是怀庆府青华镇上的人,精通武艺,附近七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人家因为他雄武壮健,就称他为“宋将军 ”。宋氏的弟子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箭法好,比子灿大七岁,小时候一起学习,故此曾经和他一同拜访宋将军。当时,座席上有一位食量很大的客人,相貌很丑陋,右腋下夹著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即使在喝酒吃饭、打拱作揖的时候也一刻不离身。铁制的椎柄能摺叠环绕,好像锁上的鍊条,拉开来长一丈有多。他很少跟人说话,而说话像湖南、湖北等地的口音。问他乡里和姓名,都不肯回答。后来(他们)同睡一室,到了半夜,那位客人说:“我要走了!”说完就不见了。子灿见门窗都关著,很惊奇地问信之。信之说:“这位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也不穿袜子,用一块蓝手巾裹著头,脚上缠著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一件行李都没带,可是腰裏裹著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到子灿一觉醒 来,客人已鼾声大作地在炕上熟睡了。有一天,他向宋将军告辞说:“起初我听到你的名气,以为你是个豪杰 ,可是却不见有甚麼作为。我要走了!”宋将军极力挽留他,才说:“我曾经夺取响马的财物,不顺从的,就杀他们,这些强盗头子请我做他们的首领,我又不答允,所以他们恨透了我。(我)长住这里,一定会连累了你。今天半夜,他们正约我到某个地方决斗。”宋将军很高兴地说:“我骑著马带著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可!贼人本领高强,而且人数又多,我要保护你的话,就不能痛快地打斗了。”宋将军一向自以为了不起 ,而且想看看客人的本事,於是极力请求。客人没有办法,便和他一起去 。将到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 军登上空置的碉堡,说:“只许观看,千万小心不要作声,免得贼人知道你在这儿。”那时鸡声啼起,月亮下山了,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内可以看得见人。客人奔驰下去,吹了几声觱筑。一会儿,二十多个骑著马的贼人从四方集拢过来,后面跟著百多个背著弓箭步行的人。其中一个贼 人提著刀拍马奔向客人,说:“为甚麼杀死我的哥哥!”话还没说完,只听得客人一声呼叫:“椎!”贼人立即跌下马来,马头全被打裂。贼人们 向前包围进逼上来,客人从容地挥动铁椎,四面人马纷纷倒地,共杀死 三十多人。宋将军看著不敢透气,两腿发抖,像要摔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叫:“我走了!”地上灰尘卷起,一团滚滚黑烟,向东奔驰而去。此后就再不见客人到来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固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8.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害不除,何以牧民牧,牧放。
B.乃鞠之,款伏款:缓慢。

C.兴祖命并执之执:逮捕。
D.虫死而麦稔稔:成熟。
9.小题2:文中“为吏于有司”的“于”,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从径道亡,归壁于赵????? D.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兴祖任铅州知府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他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除去民害,治理声名显著。
B.林兴祖任道州路总管时,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抵御贼兵的军费,这让贼人闻风而逃。
C.春天大早,又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最后下了三天大雨,虫子死了,农业也获得了丰收。
D.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不入境骚扰。
11.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牧:治理。
小题2:D在(A.比 B.被 C.到)?
小题3:略
小题4:无
附文言文译文: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考取进士,被授于承事郎、同时主持黄岩州的事务,三次晋升而执掌铅山州的事务。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的人中的首领,远到江淮、燕蓟等地,(他们)都敢伪造钱币。吴友文狡诈、蛮横、凶狠,由于伪造假币而致富,于是分别派遣四五十名品行恶劣的年轻人,到有关部门去做差役,窥探(如果)有人想要告他们的状,就先役使人杀掉他,前后杀人很多,又抢夺别人的妻女十一人做妾。百姓遭受他们的祸害,含冤而不敢申诉达十多年。兴祖到任,说:“这些祸害不铲除,何以治理百姓!”立即张榜告示禁止伪造钱币,并且立即嘉赏征求出面告发的百姓。不久就有一个告发的人到,(兴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他离去;又有人告发并抓获了两个伪造钱币的人和赃物.(兴祖)就审问他们,他们慢慢认罪了。吴友文亲自到官府来,营救他们,兴祖命令逮捕了他。不一会儿,来控诉吴友文的有一百多人,(兴祖)选择了其中罪行重的一两件事审问他,案卷立刻写出。逮捕了他的同党二百多人,全部给予法办。百姓的祸害剪除之后,(兴祖的)政治声誉借此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都投有到任。至治八年,特别降旨升官为道州路总管,走到城外,碰见敌人已逼近他的后面,相距仅二十里。当时湖南的副使哈喇铁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兴租听说后,就在夜里到蓟(哈喇铁木儿)那里劝说他留下。哈喇帖木儿说:“第二天能得到五千锭钱钞、五百副桐木盾牌,才可以打败敌人。”兴祖答应了也。第二天兴祖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锭钱钞。并且拿来城楼上的旧桐木
板做盾牌,中午的时候全齐备了。哈喇铁木儿得到钱钞盾牌后非常高兴,就留了下来,筹划抵御敌人。敌人听说新总管到了,一天置备五百副盾牌,以为大军就要到来,半夜逃走了。永明县的洞瑶人多次出来危害百姓,兴祖亲自写榜文劝说他们。(洞瑶人)都说:“林总管廉洁而爱民,不可以侵犯。”三年没有入境。春天发生旱灾,虫子吃麦苗,兴祖写文章祈祷上苍,人雨下了三天,虫子死了麦子成熟了。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里非常太平。宪司考核,认为道州最好。因为年岁大辞去官职.终老在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先王之报怨雪耻
B、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C、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至于;其余均为:才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属稿属: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商人。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立许字以女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
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⑥拯一人者与一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中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D项,“贾”解释为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小题2: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②④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
小题3: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小题4: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作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等词。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