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1)述:传旧。(2)作:创始。
(1)孔子自己是如何践行“述而不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孔子的“述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莫能察也。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及监司使,咸诵重之。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使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使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械送金陵杀之。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也。
东陵生闻而叹曰:“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非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愈他守也。”(节选自《虞初新志》)
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狡猾)
B、亡何,守之子至(不久)
C、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报告)
D、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向来)
2、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划线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雷于粤为最远郡 新竹高于旧竹枝
②乃能严介若此也 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
A、①两项相同,②两项不同
B、①②两项均相同
C、①两项不同,②两项相同
D、①②两项均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贼能混入官府并不露痕迹,主要是他们杀了雷州太守及其随从,让最狡猾的一个持公文率群贼前往赴任,为此,他们很是得志了一阵。
B、假太守的禁游客令主要是怕来自金陵的人识破真相,没想到这一出格的举动赢得了金陵百姓的广泛认同。
C、被杀的雷州太守的儿子发现事有蹊跷,但他没有打草惊蛇。经过调查,终于发现太守是盗贼假冒的,并及时报告了监司使。在监司使的周密安排和指挥下,假太守和另外七贼被抓获。
D、作者十分痛恨雷州盗贼的杀人和欺骗行径,但更加痛恨当时的官员普遍存在的盗贼行径。他深切地感叹,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能贤良治守的盗贼做太守,这样老百姓还能活得安心!
参考答案:1、D
2、D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被以材能称,为淮南中郎。是时淮南王安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
久之,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后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被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①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于是王怒,系被父母,囚之三月。
王复召被曰:“将军许寡人乎?”被曰:“不,臣将为大王画计耳。臣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文王壹动而功显万世,列为三王,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王曰:“方今汉庭治乎?乱乎?”被曰:“天下治。”王不说,曰:“公何言治也?”被对曰:“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风俗纪纲未有所缺。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交易之道行。南越北匈皆宾服有加,虽未及古太平时,然犹为治。”王怒,被谢死罪。
后王复召问被:“苟如公言,不可以侥幸邪?”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王曰:“奈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可伪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及耐罪②以上,以赦令除。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及幸臣。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不至若此,专发而已。”后事发觉,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美,欲勿诛。张汤进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无赦。”遂诛被。
节选自《汉书·伍被传》
【注】①“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②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微:略微
B.将军许寡人乎许:答应
C.于是王怒,系被父母系:囚禁
D.王怒,被谢死罪谢:道歉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伍被正言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②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③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④被曰:“天下治。”
⑤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⑥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伍被其人很有才能,在当时以屈身礼贤而闻名的淮南王府,伍被就列居招集的上百英俊博学士人之首。
B.淮南王心存反意而与伍被画计之时,伍被冒着危险劝谏,用“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影射其不接受谏言的后果,欲打消其叛反念头。
C.因为淮南王系伍被父母,所以伍被迫不得已而为其画反计,意欲将太平之景搅为乱世之象,从而为刘安谋反创造机会。
D.谋反事泄后,虽伍被到官府自首,供出与淮南王谋反的情况,且汉天子认为伍被平时的话多对汉朝有溢美之辞,欲不诛,但终因张汤坚持进言未能被赦免。
小题4:请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5分)
(2)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微:私下”。?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内容可知 ②评价文王的事例 ;③为把太平之景搅为乱世之象做的铺垫;⑤自首的行为,并非直言。三句均不能直接表明伍被“正言不阿”,不符合题意。判断此类型题一定要看准题干要求。
小题3:
试题分析: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
行比较。结合原文可知,伍被迫不得已而为淮南王画反计并非因其父母被囚禁。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句为:(1)“朔”、“地方”、“美”和定语后置句“民徙者”(2)“其”、“即使”、“或”等。
【参考译文】
伍被,楚国人。有人说他的先人是伍子胥的后代。伍被因有才能而出名,做淮南国的中郎。当时淮南王刘安喜欢术数,屈身礼贤,招集了上百的英俊博学之士,伍被列居首位。
过了很长时间,淮南王阴谋叛乱,伍被多次私下劝谏。后来淮南王坐在东宫,召请伍被,要与他商议事情。伍被说:“从前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采纳,伍子胥就说‘我现在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漫游’,现在我也将要看见宫中长出荆棘,露水沾湿衣襟。”于是淮南王非常生气,就扣押了伍被的父母,把他们囚禁了三个月。
淮南王又召见伍被说:“将军您答应我了吗?”伍被说:“不!我将为大王您出谋划策。我听说聪明的人智虑通达,事情还没显出征兆,就能预见,(指真正智慧聪颖且能高瞻远瞩的人,是能够于混沌中辨别方向,于迷茫中鉴别真理,于愚民中脱颖而出的人。)所以圣人做事,万无一失。周文王一采取行动而功名扬于后世,进入三王的行列(三王:指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这就是所说的顺应天心而采取行动。”淮南王问:“现在的汉朝是安定,还是混乱?”伍被说: “天下平安无事。”淮南王不高兴地说: “您凭什么说天下安定?”伍被回答说:“我私下观察朝廷万事都尊卑有序、合乎情理,风俗淳正,纲纪完善。富商大贾车载大量货物周行于天下,道路无所不通,贸易非常繁荣。南越北匈奴都有序归顺,虽然赶不上古代的太平盛世,然而还是平安无事。”淮南王大怒,伍被道歉,连称“死罪”。
后来淮南王又召见伍被问道:“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就不能凭侥幸而成功吗?”伍被说:“实在不得已的话,我有一条愚计。”淮南王问:“什么计策?”伍被说:“现在诸侯对朝廷无二心,百姓对朝廷无怨气。北方郡地广土肥,土地方圆几千里,迁居到那里的百姓不足以充实那里的土地。可以伪造丞相、御史的上奏文书,请求迁徙郡国豪强、耐罪以上而遇赦的犯人,以及家产五十万以上的人,把他们的家属都迁到朔方郡,多多派遣士卒去催促他们按期迁徙。又伪造皇帝命令左、右都司空和上林、中都官收捕罪犯的诏书,逮捕诸侯太子及其亲幸大臣。这样,就会使百姓怨恨,诸侯恐惧,随即派辩士去劝说诸侯谋反,或许能侥幸成功。”淮南王说:“这样做是可行的,尽管如此,我认为不至于做到这地步,只要我直接发兵就行了。”后来谋反之事被朝廷发觉,伍被就到官府自首,供出与淮南王谋反的情况就是这样。天子认为伍被平时的话多称颂汉朝之美,想不杀他。张汤进言说:“伍被首先为淮南王策划谋反,罪大恶极,不能赦免。”伍被终于被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雪涛阁集》①序
〖明〗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1)?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④,何也?”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2)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略)
〖注释〗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鞓(tīng)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③驺(zōu)子: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④俳:滑稽,幽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胜:胜任
B.而不敢自伸其才伸:施展
C.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袭:模仿
D.有以平而传者传:流传
小题2: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组
① 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
②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③ 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④ 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
⑤ 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
⑥ 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
B.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C.文章最后,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的论证得到进一步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D.作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近代文人的各种复古做法,并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全面否定。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
译文:????????????????????????????????????????????????????????????????
?????????????????????????????????????????????????????????????????????
(2)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胜”在此句语境中应解释为“胜过”或“超过”。
小题2:②是说明文章“不能不古而今”的原因;④是对进之文章内容的陈述,没有批评的意思;⑥是对进之诗歌成就的评价,与羞耻没有关系。
小题3:论断过于绝对,作者并没有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全面否定。如袁宏道为之作序的《雪涛阁集》的作者江进之,就属于近代文人中的一员,而袁宏道能给他创作的诗文集作序,就表明袁宏道并没有全面否定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微风鼓浪,水石相搏/鼓:名词作动词,振动,鼓动
B.或未易量/易:交换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D.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