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8 00:27: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小题1: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2分)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


本题解析:
小题1:本诗前四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处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 比作“草木”,把“游历生活” 比作“梦”,最后再回答情感,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
小题1:结合诗歌的后三联,要有具体分析,围绕“赞赏”、“嘱托”“期望”三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展开论述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丑奴儿令(促养直①赴雪夜溪堂之约)
康与之
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③。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注:①养直: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②冯夷:河神名,又称“河伯”。③同云: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
小题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想象。(1分)诗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练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比喻的修辞和想象的手法,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解释,然后答出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题目,结合文中生活的环境和最后的心情总结人物形象。由环境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趣高雅。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表现潇洒脱俗。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如梦令①
苏??轼
为向东坡②传语,人在玉堂③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①此词是作者从被贬的黄州回到京城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②东坡:地名,指黄州的东坡。③玉堂:指翰林院。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小题2: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的艺术效果作简要赏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别后黄州东坡的眷念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仔细体会“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的词韵,尤其要抓住“归去,归去”来揣摩,可揣摩出对黄州东坡的眷念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中有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解答时要选自己是有把握的一种。“别后有谁来?”是设问,“归去,归去”既是直抒胸臆,又是重复。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④颦。人生如逆旅⑤,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一年。???③筠:竹。
④翠眉:女子的眉毛。⑤逆旅:客舍;旅店,又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5分)
小题2:“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结合下阕句子分析作者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对偶,写出了友人已经修炼到了心如古井、


本题解析: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中把心比作“古井”“ 秋天的竹竿”,写出友人的心如古井、不起波澜,有气节有节操。
小题1:“淡月”写出了月色的朦胧不明,“微云”遮月,营造了送别友人时凄清幽冷的氛围,再结合下阕句子分析作者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①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③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在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该词大约作于此时。②畴昔:从前。③寒螀:寒蝉。
1.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中“急”字好在哪里?请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