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八)
2017-01-18 00:41: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常用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诵读 刹时 晌午 赏罚
B.骚乱 树梢 请贴 河堤
C.通牒 妥帖 侯鸟 武侯
D.招募 苦恼 恼怒 道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霎时 请帖 候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题文】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恣意 联袂 煞风景 一叶瘴目 不见泰山
B 游弋 羁绊 附骥尾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C 嬉笑 干练 文诌诌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D 拖沓 害臊 座右铭 防民之口 胜于防川


参考答案:【答案】
B


本题解析:【解析】
(A“瘴”应为“障” C“诌”应为“绉” D“胜”应为“甚” )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一段文字,阅读后按照要求答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竞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语文课上,张敏同学说,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王熙凤的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老师非常赞赏,而有同学表示不理解,没看出来。请根据下面的情景,帮张敏至少说出两点理由,解决同学的疑惑。语言要明白连贯,有角度,有分析,表达方式不限。
  张敏:我觉得把握人物性格要抓住描写性语句来分析,要用生活情理来揣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从两处神态描写看,王熙凤一会儿还在用帕拭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题文】仿照下面的句式,自选陈述对象再写两组句子,以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组。(5分)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远不会被黑暗所淹没;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参考例句: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只是永远


本题解析:【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____,____, ____ , ____ 。因此,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____ ,____。
①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
②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
③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
④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
⑤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
⑥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抓住语言对应点和关联词语(即解释说明实施平衡发展战略,既------又的关联性,先强调再主张再实现)。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