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多选题 下列对于《哈姆雷特》的介绍评价,说法不恰当的两项是
A.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0多部戏剧,包括历史剧、悲剧、喜剧等,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作品是号称“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B.《哈姆雷特》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
C.严酷的现实,击碎了哈姆雷特昔日的梦幻,梦幻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
D.人文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使得哈姆雷特优柔寡断,行为犹豫,所以这个文学形象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延宕的国王”。
E.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使作品读起来有妙语连珠之感,他还非常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反复等手法,使语言新鲜生动,充满了活力,表达出丰富的含义。
2、单选题 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粗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句中加粗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粗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C.加粗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D.加粗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唐大顺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来降,即署为军校。知俊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天祜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三年五月,封大彭郡王。
??????? 时知俊威望益隆,太祖雄猜日甚,会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知俊居不自安,乃据同州叛,分兵以袭雍、华。太祖闻知俊叛,遣近臣谕之曰:“朕待卿甚厚,何相负耶?”知俊报曰:“臣菲背德,但畏死耳!王重师不负陛下,而致族灭!”太祖复遣使谓知俊曰:“朕不料卿为此。昨重师得罪,盖刘捍言阴结郡、凤,终不为国家用。我今虽知枉滥,悔不可追。致卿如斯,我心恨十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知俊不报,遂分兵以守潼关。太祖率兵进讨,攻潼关,下二寻而王师继至,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岐王李茂贞厚待之,加检校太尉。寻命率兵攻围灵武。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师次邻州长城岭,为知俊邀击,怀英败茂贞说,署为泾州节度使。
??????? 既而为茂贞左右石简颥等间之,免其军政,寓于岐下。茂贞犹子继崇镇秦州,因来宁觐,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继崇又请令知俊挈家居秦州,刊丰给,茂贞从之。未几,邪州乱,茂贞命知俊讨之。时郡州都校李保衡纳款于朝廷,末帝遣霍威率众先入于郡,知俊遂围其城,半栽不能下。会李继崇以秦州降于蜀,知俊妻孥皆迁于成: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以举家入蜀,终虑猜忌,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 蜀王王建待之甚至,即授武信军节度使,寻命将兵伐岐,不克,班师。久之,复命为都统领军伐岐。时部将皆王建旧人,多违节度,不成功而还,蜀人因而毁之。先亦,忌之,尝谓近侍曰:“吾渐衰耗,恒思身后。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伪蜀天汉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斩于成都府之炭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三》,有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 寻:不久
B.昨重师得罪???? 得罪:获罪
C.为知俊邀击???? 邀:拦截
D.蜀人因而毁之???? 毁:败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刘知俊骁勇善战和反复无常的一组是(????)
A.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 率所部二千人来降
B.轮剑人敌,勇冠诸将??????????? 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C.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 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
D.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 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知俊本来在徐州镇主帅时溥手下做列校,后来被猜忌而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祖曾任命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人又称他“刘开道”。
B.太祖的猜忌、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被杀使刘知俊惶恐不安,于是刘知俊占据同乱,和太祖分庭抗礼,后又逃跑到凤翔投奔岐王李茂贞。
C.投奔李茂贞后,刘知俊先是担任检校太尉,后因为击败康怀英的军队立下战功又担州节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D.刘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虽然优待他,但对他也很猜忌,因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驾驭刘知俊,于是派人逮捕刘知俊,并把他处死以绝后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卿如斯,我心恨恨十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札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阝止,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窃: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顷之,拜受为少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情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