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日:“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有伐辽器仗???? 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 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 穷乏:贫困的百姓。 D.预宗正属籍???? 预:通“与”,参加。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4.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给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参考答案:1、A
2、B
3、B
4、(1)想把这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尊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迂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日:“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an):审判定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
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
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11.将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答: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答: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答:
参考答案:
8.B
9.A
10.B
11.(
本题解析:8.B(更:经历)
9.A
10.B(“解散投诉者”在先,“斩杀组织者”在后)
【参考译文】
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坐罪,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
升任冀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
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事
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于是
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黄
绶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
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
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
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
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旧例,新太守
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于是召见
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
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布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他就是像这样来拒绝别人。
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
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
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吏,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
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电很长了,三尺
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吏试着和王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
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
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吏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
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
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已)是不可以
欺瞒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于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长于臣
③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邪?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辨别
B.而亦无颠危之患危:危险,祸害
C.间诣余言诣:拜访,探问
D.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第:只,仅止
9.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天下其谁非盲也其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不盲者之尽盲”的一项是()(3分)
①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②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③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
④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⑤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⑥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
A.①③⑥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11.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①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②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13.用“/”给下面划线的部分断句。(4分)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参考答案:
8、B
9、A
10、B
11、A
本题解析:
8.B(危:跌倒,与“颠”同义。)
9.A(A反问语气;B.表目的;表原因 C.取独;提宾标志 D.顺承连词;递进连词)
10.B(①②为“盲者盍尝盲”的表现)
11.A(“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
12.①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3分)
②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3分)
13. 4分,3个一分
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能的拒绝人家呢?”
文言文译文: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有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时快慢,也没有掉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装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
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樊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无尽头。
②结庐,建房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