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山川相缪/举匏樽以相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物各有主/而未尝往也/举酒属客
C.夙遭闵凶/杯盘狼籍/逝者如斯
D.知不可乎骤得/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
司马牛[注]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于无兄弟也。”??? (《颜渊第十二》)
(注)司马牛:孔子的弟子,他的兄长就是宋国大夫桓魋[tuí]。桓魋谋反,司马牛很不赞同,屡次苦劝,但兄长不听。司马牛料到他不久就会死去,故忧愁地说了这句话。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司马牛因为别人都有兄弟,唯独自己没有而忧愁。
B.君子只要能做到既自重自爱没有过失,又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那么,四海之内都能成为你的兄弟了。这句话是鼓励司马牛:如果你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个君子,那么大家自然就拿你当兄弟看待。
C.子夏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样的话来安慰司马牛认命,死生听凭命运,富贵由上天决定。体现了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观。
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样,是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小题2:子夏在这里所说的话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很大,其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都为人所熟知。你是怎样理解子夏对司马牛的回答的?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子夏把听其自然的豁达态度与
本题解析:
小题1:C。“体现了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观”错。子夏把听其自然的豁达态度与乐观进取的积极精神在这里恰当地结合起来,那就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事情就不要去反复琢磨、苦恼自己,最好是听其自然;自己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就会赢得尊敬与友谊,所以只要用心去做就行了。
小题2:详见译文
参考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死生听凭命运。富贵由上天决定。’君子只要做事严肃认真确保自己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就可以了,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了。作为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往余在吴中,常郁郁无所交,出门至于淮上,临河不渡,彷徨者久之,因与其地之贤人长者相结,而王君起田最与余善,自此一二年或三四年一过也。
王君与余同年月生,而长余二十余日,其行事虽不同而意相得,凡余心之所存,及是非好恶无不同者,虽不学古而暗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生八岁而孤,事母孝,事其兄恭,其居财也有让。少为帖括①之学,及中年,遂闭户不试。家颇饶,每受人负,折券不较,以是其产稍落,而四方宾客至者,未尝不与之周旋。
当余在太原,而余友潘力田死于杭,系累②其妻子以北。少弟耒年十八,孑身走燕都,介余一苍头以见王君。王君曰:“我固闻之。宁人③尝与我言,潘君力田,贤士也,不幸以非命终。而宁人之友弟,则犹之吾弟也。”迎而舍之。比其归也,则曰:“家破矣,可奈何!吾有女年且笄,将婿子。”间二年,耒遂就昏。王君与耒非素识也,特以宁人之友故,而余在远,弗及为之从臾④也。
每为余言:“子行游天下二十年,年渐衰,可已矣!幸过我卜筑,一切居处器用,能为君办之。”逡巡未果,而别君之日,持觞送我大河之北,留一宿,视余上马,为之出涕,若将不复见者。乃明年,余遂有山东之厄,而海、岱以南大震,君亦为里中儿所齮齕⑤,意不自得。又明年六月庚午,君卒。
惟君生平以朋友为天伦,其待余如昆弟,而余以穷厄蹇连,无能申大义于诈愚凌弱之日者。以十九年之交,再三之约,而不获与之分宅卜邻,同晨共夕;其终也,又不获视其含敛⑥,而抚其遗孤。吁,可悲矣!
君讳略,字起田,淮安山阳人。家清江浦之南,卒时年五十七。(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
【注】①帖括:科举考试文体名称。②系累:捆绑,拘囚。③宁人:即顾炎武。他原名绛,字宁人。④从臾:同“怂恿”,劝导。⑤齮齕(yǐhé):咬噬。这里引申为毁谤、中伤。⑥含敛:意思是办理丧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此一二年或三四年一过也 过:拜访。
B、每受人负 负:亏欠。
C、迎而舍之 舍:留人居住。
D、逡巡未果 逡巡:滞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王君与余同年月生 ②宁人尝与我言
B、①少为帖括之学 ②能为君办之
C、①其居财也有让 ②比其归也
D、①以朋友为天伦 ②而余以穷厄蹇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略年幼时丧父,少年时学习经文,但中年时放弃了科举考试。他家境富饶,为人仁爱、谦让。
B、王略将女儿嫁给潘耒,因为他是自己朋友的朋友的弟弟,而且已经家破人亡
C、作者断然拒绝了王略给他买屋定居的请求,分别时,王略依依不舍地送行到黄河之北。
D、作者怀念朋友王略,既有敬佩、感激之情,也有自己不能帮助朋友的内疚、痛苦之情。
4、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亦为里中儿所齮齕,意不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C
4、王君也被同乡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意:意料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托:托起
C.欲霸王者托于贤——贤:好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吾其还也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③④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手下是否有贤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D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姥连天向天横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脚著谢公屐 著我旧时裳
C.烟涛微茫信难求 自可断来信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风雨不动安如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