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揉搓。
(1).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2分)
(2).末句富含深意,结合社会背景及作者身世背景谈谈对末句的理解。(2分)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1).上片先写往昔赏梅时的快乐、闲适,接着写以后赏梅时的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静寂。
B.第四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时断时续的动与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3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1)①花开的季节:冬春之际。②花开的特点:花色如雪,香气不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廓,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评价。此句表面写景,却有更深的内涵。从诗人经历来看,“明月”“云”用象征,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中写到许多景物意象,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回答时举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如第二联解释理由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