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①
三衢道中
曾纡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①灯花:没灯的灯芯久燃成炭,结成花形,叫做灯花。
小题1:《约》诗一、二两句从哪两个角度写景?在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同为梅雨时节所作,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景角度:视觉听觉;(2分)作用:反衬(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明确是两个写景角度,因此答题时就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视听、色彩、上下等写景角度,然后根据诗句内容对号入座。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诗歌的情感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色特点及人物的处境。如果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一定抓住这些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首的情感可抓住“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来揣摩,体会第二首的情感可抓住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景中带情的句子来揣摩。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怎样刻画采莲女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首诗中的少女都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①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为湖南、湖北境内。
(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雁远冲云梦雪”一句描写的大雁形象是怎样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联选取了“暮霭(湘烟)、岸苇(芦苇)、楚田(田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梅 花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小题1:请从表达技巧角度对第二联进行赏析。(4分)
小题2:简析“萧萧”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比喻1分,烘托/衬托1分,孤傲高洁1分,清秀闲雅1分
小题1:写出“竹声”或“稀疏”1分,写出“烘托”1分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的部分中写琵琶声音清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写琵琶声音悠扬悦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1)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2)是故无贵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莺”、“ 贱”、“ 至”、“ 尊”、“ 酹”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