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2017-01-18 01:11: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21分)
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kǔn,统兵在外的将帅)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回:“事亟矣,琰请行。” 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个琰偿之,琰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洪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琰从容回:“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壁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琰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琰至夜分,掞退回:“王景宋满身是胆,惜久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壁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琰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稽数:核实数目
C.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沉细:沉稳细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里陈氏馆之教子,月拂衣去次五尺至一丈,闪跌不顾
B.故人荐,出淮阃杜果幕尝其策为“小子房”
C.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公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战功升三官但恐终勇败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B.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

C.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
D.琰容曰:“斩之诚是……”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杨琰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琰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盂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杀他,杨琰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赦免了他。
C.杨琰曾说服孟珙不斩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盂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琰拜见,杨琰很受触动 ,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琰受向士壁征召人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
小题5: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似 道 欲 杀 之 琰 曰 汉 高 祖 以 黄 金 万 斤 付 陈 平 不 问 出 入 公乃 顾 此 区 区 不 以 结 豪 杰 之 心 邪 似 道 始 置 之。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2)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动色:变了脸色
小题1:A第一个“数”是数量词“几个”的意思,第二个“数”是副词“多次”的意思。B.第一个“用”是连词,相当于“因为”,第二个“用”是动词,相当于“采用”。C第一个“乃”是连词,相当于“于是”,第二个“乃”是副词,相当于“竟”。D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因为”
小题1:本领:古,自己掌管,动词;今,才能、能力
小题1:“庆贺时孟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琰拜见”不合文意,这里是接受立功大将的拜见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错、多、漏、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1:(1)关键词:第——但,只是;方——正……时候;会客——会集宾客;其——这,代词(2)关键词:谢绝——委婉而拒,译为“断绝”“杜绝”;治——治学,研究;遂——于是;第——科举考试的等级;登第即考中;这是一个顺承复句,要翻译出这种句式的特点。
【参考译文】
杨琰字纯父,是抚州临川县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琰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治政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琰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琰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琰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盂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杨琰把自己掌管的财务钱几万耗用了,总管财务的贾似道核实数目责令偿还,孟珙把六百两银子给杨琰让他偿还,杨琰又把这些钱分给了宾客,饮酒欢歌不顾念偿还钱财之事。贾似道想要杀他,杨琰说:“汉高祖把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不过问钱的出入,您竞顾念这区区的钱财,却不用这钱财结交豪杰的心吗?”贾似道这才赦免了他。孟珙曾宴请宾客,有个手下军官出话不逊,孟珙命令斩他,杨琰从容地说:“斩了他确实对,但是现在正当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的时候,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孟珙很信服他的话。不久,有个大将立了功,孟珙坐着接受那个大将拜见,杨琰为此脸色有了变化,于是感叹道:“大将立了功,却要到官长庭前低头行拜见之礼,实在是头盔(指代军人)不如毛笔(指代文官)啊。”于是他断绝了和宾客的交往,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向士壁驻守黄州,用公文召他入幕府,不久他因战功升为三品官员。赵葵做京湖制置使,杨琰与他一起前去,王登在沙市迎接,杨琰和王登畅谈到半夜,杨琰回来说:“王景宗(王登,字景宗)浑身是胆,可惜不够沉稳细致,如果我帮助他,什么事情不能办成呢?只是恐怕他因勇敢而失败。”后来王登死了,人们认为杨琰的话是知人之言。过了一段时间,向士壁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琰生病没有成行而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茂林竹/雨村便疾忙书二封
B.群贤至/寿,请以剑舞
C.可乐也/烟涛微茫难求
D.未尝不文嗟悼/故崩寄臣以大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题(选择题毎小题3分,翻译题9分,共18分)
(一)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三)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yǐng》,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鄙陋没世终结一生
B.何不其泥而扬其波搅浑

C.长沙刚好
D.死生以……为同,把……看成一样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至激义理者不然

A.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B.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C.圣人不凝滞
D.葬江鱼之腹中
小题3:下列各句中“之”字与其他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亦颇识去就分矣
B.安能以皓皓

C.及见贾生吊
D.幽于粪土中而不辞者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①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②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③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适:到了。根据后句“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就可揣测出前面的适意思是到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A.介词,对于,B.介词,在,C.介词,被,D.介词,在。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A.助词,的,B.助词,的,C.代词,屈原,D.助词,的。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莫”解释为没有谁,“妻子”为古今异义词,妻子儿女,“乃”解释为是,“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是被动句,翻译时要体现;第二句时注意“何”解释为为什么,“为”为句末语气助词,解释为呢,“自令见放为”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体现;第三句时注意“及”解释等到,“吊”解释为凭吊,“以”解释为凭借,“游”解释为游说,“而”表转折,“而自令若是”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体现。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素留侯张良(???? )??????????
2.吏民(???? )
3.范增数项王(???? )????????????
4.击沛公于坐(???? )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7.沛公起厕(???? )?????
8.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


参考答案:1.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友善
2.名词作动词,登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 (2)可乐也:_______________
(3)得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 (4)世殊事异:_______________
(5)之兴怀:___________________ (6)致一也: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来,介词
(2)实在,副词
(3)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